
經過幾個月的心理輔導,我發現劉某比以前開朗多了,現在和我在一起也活潑多了,特別是通過與同齡伙伴交住,進步非常明顯,她在平等,自由地發表各自的見解的伙伴交往中,她的交往能力,自我理解,評價能力和集體觀念,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一、基本情況
輔導對象:劉某性別:女年齡:11歲 年級:四年級父母文化水平:小學
二、主要問題
性格非常內向、有很強的自卑心理、思維遲鈍
三、分析與診斷
就讀于沙洋師專附小的劉某,因其父母是在外經商的,所以在家里除了奶奶到中午時回來做飯外,她幾乎是一個獨處,父母只是匆匆的回來吃完飯,就匆匆的走了。因而,使得父母和她缺乏溝通,父母對她的關愛也就非常少,她整天放學回家后,就獨自呆在家里,或和幾個極熟的小伙伴在家門口隨便玩玩,并沒有太多的激情,因而使得她的性格內向,獨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這只是外界環境因素對她的影響,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她父母的遺傳因素,通過與她父母的接觸,我了解到她的父母也是性格內向的人,這個遺傳因素是幾乎不可改變的,但可以通過外界環境的影響來改變她,因為環境因素的影響肯定是占絕大部分的,而遺傳因素非常小的。
另外,她的學習成績在班上只是中等水平,而在一年級到三年級卻是名列前茅,這就給了她一個打擊,導致她的自信心下降,從而產生自卑感。
其次,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比如:看見別的孩子在周末的時候,有爸媽帶著玩,而自己卻一個人形影相吊,再看看父母,不是在賣東西(家里賣水果),就是在玩牌,從而讓她產生孤獨感,自卑感,缺少父母的愛,而在學習上特別是在數學科目上,一些簡單的問題,她要想很久才能思考出來,但她的智力水平很正常,說明在性格內向的影響下反應有些遲鈍。
四、輔導過程
針對劉某出現的性格內向,有自卑感,思維遲鈍,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雖性格內向的人和性格外向的人都各有優缺點,但性格太內向對她以后的成長不是很有利,處在競爭激烈,開放的社會。性格外向一些對她的成長是很有幫助的。所以,就要想辦法使他性格外向一些。
記得贊可夫說過:“個性的發展,在孤獨和隔絕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兒童集體的內容豐富而形成多樣的生活中才有可能。”因此,先要求父母平時多關心她,多與她交淡,多鼓勵她,說一說學校里的事,要認真聆聽孩子的表達,使她漸漸的敢于表現自己。另外要她感到老師溫和、親切。因為性格內向的幼兒都不愿,也不敢跟老師接近,老師就應接近她。因而我與她的老師商量,平常在上課時要不斷地用鼓勵,贊許的語言表揚她的點滴進步,只要有進步就給予肯定。其次,作為家教老師的我,盡量的與她交淡,玩游戲,讓她能感到老師的和藹可親,喜愛她,獲得愛和安全感。還有引導她多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周未,只要我有時間就帶她到學校里和其它小學的孩子認識,剛開始聽她和陌生的外向孩子交往,她有些不愿意,但在我強烈的要求下,她勉強的和別的孩子玩,在玩的過程中,讓外向的孩子帶動她活潑起來,經過幾次的這種交往我發現她愿意和陌生的孩子玩了,也許是同伴的熱情與快樂感染了她吧,讓她的情緒得到調節,心理達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態,從而逐漸的讓她性格外向起來,當然這是在家長和老師的積極的配合下。
通過讓她與陌生的孩子(同齡)交往,還有在給她講作業時,她的作業出錯?;蜃鲥e什么事,我都鼓勵她,給她一個寬松的做作業環境。她比以前活潑多了,而且也變得自信了些,自卑感減少了許多。對于她的反應遲鈍問題,在給她講作業時,我盡量的啟發她,給她多做些她感興趣的腦筋急轉彎,猜迷語,還有做一些有益智力發展的游戲,讓她在游戲中快樂的學習,并在游戲中給予鼓勵,讓她在游戲中增強自我效能感。從而使她的反應敏捷起來,其實在與別的同齡孩子交住時,反應也得到了一些提高。
五、輔導效果(評價)
經過幾個月的心理輔導,我發現劉某比以前開朗多了,現在和我在一起也活潑多了,特別是通過與同齡伙伴交住,進步非常明顯,她在平等,自由地發表各自的見解的伙伴交往中,她的交往能力,自我理解,評價能力和集體觀念,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在和伙伴游戲中她學會和同伴相處,合作,而且她的一些不良的習慣也得到小同伴的制約,幫助而自覺改正,這使得她的個性得到完善,性格也變得開朗了許多,其次是家長和老師的積極配合,通過家長和老師對了表揚,不約束她。她有進步就給予肯定,這樣她的性格就相應的外向起來。使她變得自信,變得靈活多了,而且成績也有了進步。
雖然,劉某的性格還不是很外向,不是很有自信,但只要給她積極的心理輔導,在父母和老師的引導下,相信她會一天比一天會更有進步。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