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問題的形成
原創首發
任海濤
發表時間:2018-01-11 00:20:43
4956
16
45

所有的心理問題最初都不是大問題,就像小孩子最初選擇用筷子還是用叉子吃飯一樣。然而這種選擇最終會變成一種習慣,這是心理地圖形成的模型。而眾多習慣中慢慢繼積蓄一個人生命的能量,起初一個習慣性信念的感受是悲傷的,那么這種感受會在沒有破除這個信念之前一直累加。人們明明知道這是不好的卻總想控制它不讓它發作,其實是對過去的自我習慣的否定的攻擊而非接納。這種處理方法讓生命徒增了無數個相互爭奪相互攻擊的力量,大大消耗了生命的質量,甚至讓一個人覺得虛弱而不解其真實原因。這種消耗累加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原來的小問題變成了大問題,最終變得無法承載而爆發。處理心理問題的模式也是一樣,需要清除心里面阻礙生命發展的荊棘,就像拿掉駱駝身上壓著的稻草一樣。然而健康快樂的生命品質不是僅僅依靠處問題,而更重要的是從此刻起覺察自己的生命不再累加。萬物生,必有其因,必然會有發生、發展的過程。此因達彼果,彼果又為它因。……演海居士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
16人已踩
45人已贊
8長程個案
45.29%
極高
續單率
1838咨詢時
1.12
性價比
31原創文章
作者文章
智慧父母課堂系列--4、任性是意志薄弱,缺乏自控力的表現
本文深入探討了孩子任性行為的成因、表現及其對成長的影響,并提供了十種有效的應對策略,幫助家長正確引導孩子克服任性,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健康。
1599
11
0
智慧父母課堂系列--3、戀母情結,對孩子性別認同的嚴重影響
本文深入探討了戀母情結(俄狄浦斯情結)在兒童心理發展中的表現、成因及其對人格成長和未來親密關系的影響,分析了不同家庭環境下戀母情結的形成機制,并提出了父母在兒童性別角色認同中的重要作用。
2439
19
1
智慧父母課堂系列--2、戀父情結,孩子長大后很難走出的魔咒。
本文深入探討了戀父情結的心理現象,從弗洛伊德的理論出發,分析了其成因、表現及對個人成長的影響,并提供了家長應對和改善這一心理問題的建議。
3141
13
1
語音通話
私聊
相關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