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都知道父母與孩子的關(guān)系,對孩子影響很大。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父母與孩子的關(guān)系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與孩子的關(guān)系,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那么怎樣的親子關(guān)系會更好一些呢?下面我說說我的想法。
一,在孩子不同的年齡段,父母需要有不同的身份與孩子相適應(yīng)。
比如嬰兒期,父母的身份是保姆,特別是在嬰兒最初的6個月,媽媽必須是隨叫隨到的,做孩子24小時的保姆,及時滿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這樣孩子才有安全感。生理上及時喂奶,換尿不濕,心理上多抱抱孩子,撫摸孩子,微笑,看著孩子的眼睛,和孩子聊天等。而有很多父母一生都在做孩子生理上的父母,只關(guān)心孩子的吃喝拉撒,而對孩子心理上的回應(yīng)很少。喂奶,換尿不濕都需要在做這些事情上,做得生理心理兼顧,臭臭哇,干凈了,香香啊,好舒服呀,拍拍小屁屁啊。這些是給孩子情感上的回應(yīng)和滿足。
幼兒期,父母是指導(dǎo)型的,不是控制型的,要教孩子,讓孩子了解周圍的食物。把能傷害到孩子的東西拿走,比如刀,剪子,尖銳的牙簽,藥片等,給孩子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而不是控制孩子,這不能動,那不能動,這也危險,那也危險,你把不安全感傳染給孩子。孩子怕鬼,怕黑,就和媽媽有關(guān),控制的父母是魔鬼。讓孩子從小擁有選擇權(quán),對自己的行為負(fù)責(zé)。
兒童期,父母是訓(xùn)練型,父母可以訓(xùn)練孩子,但不能包辦代替,父母更要放手,多肯定支持孩子,讓孩子更加自主,讓孩子主動去探索,去處理自己的問題。正強化,多鼓勵支持,多肯定。鼓勵孩子的能力,而不是聰明,漂亮。你可以的,你能做到,媽媽相信你,多說這樣的話,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青少年期,父母是教練型,父母積極有效的人生觀,志存高遠(yuǎn),父母能夠幫助孩子看到更好的自己。
青春期,父母是導(dǎo)師型,給孩子更多空間,尊重孩子,欣賞孩子,陪伴孩子,喚醒孩子的潛能。父母需要有足夠的愛心,耐心,面對青春期的孩子。不做叛逆的父母。心理學(xué)上有個觀點,不是孩子叛逆,而是父母無法忍受分離焦慮,無法忍受孩子大了,就要飛了,我無用了,我沒有存在價值,是父母很焦慮。是父母用自己的叛逆行為,阻止孩子成長。
成年期,父母是孩子的精神領(lǐng)袖,父母活得快樂幸福,經(jīng)營好自己的生活,成為孩子的榜樣。
上面說的這些,是比較理想的親子關(guān)系,如果得到這樣的父母,真是三生有幸,如果沒有得到,我們可以通過自我成長,成為這樣的父母,那我們的孩子就受益了。
二,幫助孩子覺察自己的情緒,并且能夠用語言表達(dá)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見諸行動。見諸行動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一種不成熟的防御機制,是指將潛意識的欲望作直接的表達(dá),往往是沖動的行為。有點類似網(wǎng)上的一句話,“干就完了”。也就是說父母情商要高一些,多一些共情能力,父母首先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自己快樂一些。也就是知己知彼,關(guān)系才能融洽。我們常說的孩子逆反,也是見諸行動。就是父母不了解,不理解,不尊重孩子,孩子的情緒沒有被看見,孩子只能見諸行動了。
三,孩子的行為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包容接納孩子的行為。然后試著去探索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原因是什么。比如孩子玩手機。是逃避壓力,還是缺少必要的同學(xué)關(guān)系,還是自己需要一個載體靜一靜。父母不要太武斷了。還比如孩子懶床,是習(xí)得的,還是其他原因,比如病了,還是同學(xué)關(guān)系處理的不好,還是挨老師批評了,還是沒有寫作業(yè),我不想去上學(xué),去具體分析。具體化。不冤枉不縱容。科胡特說過,“不含敵意的堅決,不帶誘惑的深情”。一切從孩子的利益出發(fā),拒絕不合理的行為,支持正強化合理的行為。
四,尊重孩子的個性,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要怕孩子和別人不一樣。正因為我有了這些特點,我才是我。我們常說,活出真實的自己。我是誰呢,我有哪些特點呢,不妨自己寫出來,了解自己。
五,不要和孩子講大道理,要盡量共情到孩子。比如你要好好學(xué)習(xí),只有學(xué)習(xí)好了,才能怎樣怎樣。這些大道理很空,孩子感覺不到你的愛。大話西游里唐僧的碎碎念,給孫悟空的感覺是,像嗡嗡叫的蒼蠅,讓人渾身不舒服。共情真正的愛孩子,讓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的愛。
六,不管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先假定孩子是好孩子,孩子是對的,他這么做是有原因的,父母平靜智慧的解決問題。不要先入為主,投射性認(rèn)同,冤枉孩子。比如一個小女孩藏起來同桌的橡皮,她是在開玩笑,想讓男孩去找。但是男孩發(fā)現(xiàn)橡皮不見了,就大聲喊起來了,誰偷了我的橡皮,女孩慌了,什么話也不敢說了。橡皮從女孩的書包里翻了出來,老師告訴女孩的父母,你女兒偷橡皮。父母沒有給女孩任何解釋的機會,一頓罵。你這是可恥的行為,我們是怎么教育你的,你給我們丟臉了。結(jié)果本來是一個玩笑,卻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創(chuàng)傷。
七,允許孩子犯錯,特別犯一些傻傻的錯誤,跌倒了才能爬起來,積累經(jīng)驗,培養(yǎng)抗挫折的能力。父母不能以自己的主觀經(jīng)驗,代替孩子成長。這么做是殘忍的,不公平的。
愿幸運的人,繼續(xù)做好父母,愿不幸的人,能夠治愈自己,做我們孩子的好父母。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