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1350天前在線
2020-07-15 18:03:39
抱抱TA 回復
小兔湯姆成長系列書,很精致的一套小書,適合出門帶。《湯姆去農場》《湯姆踢足球》《湯姆生病了》等等哈哈
3個擁抱 12條評論 413次閱讀
網友
里名心理咨詢師
2025-03-28 02:21:38
培養生活習慣認知比較好
咨詢師鄧日良
你好!
2020-07-15 18:05:18
你好
價格才50幾性價比高
想看的可以看不想看設置免打擾哈
咨詢師王金波
暫不支持播放語音
2020-07-15 18:10:23
咨詢師王金霞
暫不支持播放語音
2020-07-15 18:11:55
咨詢師王 宇
你好
2020-07-15 18:18:16
咨詢師李鳳秋
0 這里是心理咨詢平臺。你想得到怎樣的心理幫助呢?
2020-07-15 18:20:40
網友螞蟻
0 你家孩子好幸福,用心的媽媽,孩子幾歲了?
2020-07-15 19:02:55
心理論壇
最新 熱門 懸賞 相關問題 我的
男 我曾經是個非常在意別人對我的評價和看法的人。 這一點一直令我很苦惱,我也一直想極力擺脫。但到后來不管怎么嘗試卻只都令我變得愈發敏感,愈發的在意別人。 通過不斷地摸索,直到兩年前我才徹底的擺脫了別人對我的看法的影響,我成為了一個無條件地接納自我,不會被任何的評判與對比影響的活的很輕松的人。 在這里,我將我的經驗分享給你。全文一共八千多字,我相信看完這篇文章后,你就能夠放下對于別人看法的在意了。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父母總會以一些很嚴苛的標準來要求我,他們總是告訴我:你還不夠好,你還不夠優秀。 他們也很少會夸贊我,給予我正面的評價,總是會拿我和別人家的孩子作對比。 這就造成了我從小以來一直都是:以別人的評判標準來看待自己,試圖去滿足別人的期待。 別人對我的贊同或否定都會對我的情緒造成很大的影響。 不知道、也不會去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某種程度上,我還會有一些討好別人的傾向。 后來踏入咨詢行業,接觸了很多也是被過于在意別人的看法而困擾的來訪者,我發現幾乎是所有的這類人都有一個共同點:童年時總是被父母或撫養者要求成為他們所期待的人。 這一點是導致我們總是會過度在意別人看法的根本原因。 我們和父母的相處模式幾乎是造就我們未來的一切認知、行為模式的模板。但也要意識到,這是也只是一個模板而已,在我們今后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和別人的相處與互動,令我們的這些認知和行為獲得了反饋和強化,由此,「在意別人的看法」才真正內化為我們的一個「基本習慣」與「核心信念」。 隨著心理學的發展與迅速普及,許多心理學的概念被大眾所熟知,而很多概念在傳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被夸大和絕對了。「原生家庭」這個詞就是其中之一。 人類的歸因傾向就是習慣于在根源處尋找答案,所以「原生家庭」這個詞就幾乎成了公認的心理病癥的根本原因。 但實際上我們必須意識到,童年經歷只是導致我們的問題的一個「觸發因素」而不是全部的原因,事實上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對于我們童年行為與認知模式的強化和重復才是導致我們問題的主要因素。 「在小的時候會被父母要求成為他們所期待的人」,有這樣童年經歷的人并不在少數,但還是有很多人雖然有這樣的經歷,卻并沒有在長大后成為像你我一樣會過度在意別人看法的人。 這說明了什么? 這說明了原生家庭的確令我們在一開始產生了這些問題,但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完全是有機會、也能夠擺脫我們的這種認知模式的。 比如說你擁有了一群接納你的伙伴、你在學校里成績很好不斷地從別人那里獲得正反饋就形成了「無條件自尊」、你力氣很大你們班的同學都很怕你等等,這些都是有可能改變我們的認知模式的外因。 另一方面,即使你已經清清楚楚、完完整整的知道了你童年時和你父母的相處方式,你明確的了解了你父母對你的哪些做法令你變得這樣在意別人的看法。 但是然后呢? 然后如果你想徹底改變這個問題,還是要從你「現在」的認知與行為模式入手,只有把你的認知與行為習慣改變了,問題才能夠解決。 并且,甚至是我們只需要把你的認知行為習慣改變了,即便我們不知道原因,那你照舊能夠完全擺脫這個問題對你的困擾。 所以說了這么多是要你理解什么呢? 是要你理解,不要把所有的問題都歸結于過去,歸結于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導致你現在問題的觸發因素,但也只是一個觸發因素,僅此而已。 有非常多的人會把所有的問題都推給原生家庭,并非常悲痛的說:我真的沒有辦法放下,我真的很痛苦,我好難過。都是過去的錯。 把問題完全歸結于原生家庭的唯一好處就是,你可以說所有的錯誤都是父母造成的,這樣你就能繼續逃避自己的責任和你應該去面對的問題,這樣你就能變得很“輕松”了。 我們必須意識到,去追究是誰的錯、追究什么原因,這對我們的問題的解決,并沒有任何的用處。 我們要做的只是針對問題,尋找解決辦法,然后做出改變,問題就解決了。 如果你只會痛苦的哭訴“我好難過”而什么都不做,這才是導致你不斷地被問題影響的根本原因。 在明確了唯有付出行動才能解決問題這個前提之后,我們來看一看導致你過度在意別人看法的「直接原因」。這些直接原因是我們解決問題的關鍵。 1.過度在意別人看法的一個最重要的直接原因是:害怕得罪別人。 毋庸置疑,這是任何一個會過度在意別人看法的人的潛意識里都有的一個核心信念。 你害怕和別人起沖突,你害怕別人對你發火,你害怕別人冷落你,你害怕別人對你使用暴力,你害怕別人拋棄你。 而這一切害怕的本質,都是對于「死亡危險」的恐懼。 這種恐懼來自于我們問題的觸發因素:父母要求我們成為他們期待的人。在童年時期,父母是我們能夠生存下去的唯一保障,得不到父母的認可,無法滿足父母的期待,這就意味著我們有被他們拋棄的風險。而對于兒童來說,被父母拋棄,就意味著死亡。 對于這種死亡風險的恐懼促使著我們不得不去試圖滿足父母的期待。 2.自卑。 導致自卑的
1個擁抱 16條評論 1612次閱讀 2794天前
孩子5歲前,請不要對他說反話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2018-11-22媒體人 關注 作者:拉小姐(富書簽約作者) 小時候,我最害怕的就是父母說“不要我了”。 每次一聽到這句話,就一邊哭,一邊拽住他們的腿,哪里都不讓他們去,生怕他們走了,就不回來。 所以,總是像跟屁蟲一樣跟著他們。 前幾天,聽朋友小米說,在參加一次聚會中,大人們拿她兒子開玩笑說“不要他了”,導致他哭了好幾天。 直到她和老公都信誓旦旦地對孩子說:“我們不會不要寶貝的”,他才開始笑了起來。 很多大人可能會因為情緒不好,或者開玩笑,特別喜歡和孩子說反話。 反話似乎滿足了大人的情緒發泄,但對孩子的心理卻是一種傷害。 常常以為孩子還小,不會記得,其實他們只是不會表達而已。 孩子很單純,很容易相信自己的所聽所聞,兒童心理學鼻祖阿德勒曾說:“孩子的感知能力很強,但是對世界的解讀能力不夠。” 所以,親子教育切記說反話,特別是在孩子5歲之前。 這里所說的反話通常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一、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為了達到自己想要的教育效果,而故意說的氣話; 二、以及不知分寸的玩笑話; 三、正話反說。 兒童專家認為: 2-5歲的孩子,正處于語言和邏輯思維發展的關鍵期,雖然詞匯量突飛猛進,但是對語意及寓意的理解卻仍處于發展中,所以很容易曲解一些不明確的話語。 5歲之前的孩子思維很簡單,對于大人說話的內容的理解是“一是一,二是二”式的簡單直白,他們還不能理解家長的“一語雙關”或者語言背后的深刻含義。 如果家長經常說反話,他們會很困惑,這非常不利于親子之間的溝通。 記得,在小外甥漢堡五歲那一年,姐姐帶著他看了電影《唐山大地震》。 當時,姐姐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教育一下兒子,讓他要懂得愛護環境,隨便破壞玩具就會制造許多垃圾,就是間接地破壞環境。 她一邊看電影,一邊對漢堡說:“看到沒有,不愛護玩具就等于破壞環境,就會有地震,房子就會崩塌,我們就沒地方住了。” 沒想到,姐姐隨意這么一說,小漢堡居然記得非常清楚。 看完電影那幾天,到了下午3點,他就開始緊張了,他總記得地震就是在下午發生的,所以,他不敢睡午覺。 而且,每個晚上都要大人陪著睡,怕自己睡著了,地震來了,房子塌了砸到自己。 看得出來,他心里充滿了恐懼。這種狀態,持續了兩個多星期,直到姐姐和姐夫向他保證不會有地震,他的心情才慢慢平復下來,才敢關燈睡覺。 很多時候,大人的不經意的玩笑話,都會成為孩子心靈上的烙印。 因為他們生活經驗缺乏,對大人說的玩笑,往往會信以為真。 跟小孩子開玩笑,或者說反話必須三思而行,因為這樣會影響親子關系。 舅媽經常說表哥不顧家,好幾個月都不打電話回家。其實,不是表哥不顧家,是他不知道怎么和舅媽溝通。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她和表哥之間的溝通障礙從小就開始的。 小時候,我和表哥關系最鐵,他活潑開朗,十分好動,雖然有時候很吵鬧,但卻懷揣著一顆好奇的心。 他常常想嘗試做家務,但總是出故障,例如洗碗總是會一不小心把碗都打碎了,幫忙掃地時,總是弄得滿地狼藉,有時候說要幫忙收拾屋子,卻是翻箱倒柜,把原本整齊的屋子搞得烏煙瘴氣。 好動是大部分幼童的特點,可是舅媽總是一半嚴肅,一半開玩笑地說:“你這個小笨蛋,整天搗亂,越幫越忙,你想累死媽媽嗎?” 每一次被舅媽這樣說了之后,表哥都會偷偷地躲在角落里,悶悶不樂。久而久之,他不愛搗亂了,但也不愛跟舅媽說話了。 其實,舅媽只是想讓表哥記住不要亂搞,但她從來沒有想過,搗亂是一個孩子對世界的探索。 但往往是,父母的話打擊的是孩子的好奇心。 一次這樣,兩次這樣,三次還是這樣,隨著表哥年齡的增長,他和舅媽的“誤會”就像種子一樣生根發芽了,而且越結越深。 語言專家說,反話其實是變相的語言暴力,是一種情緒的表達,它常常就像一把利劍,傷透的是孩子的心,阻礙了親子關系的發展。 在家長看來,有時候孩子做出一些“犯傻”的事,是一種可愛的犯錯行為。 所以,他們習慣用“小傻瓜”“小笨蛋”來稱呼孩子。本應是充滿愛意的昵稱,卻不能被孩子理解。 當爸爸媽媽用“笨笨”這些反話時,孩子很容易會認真的以為自己很傻,父母是在嫌棄和責怪自己。 孩子讀不懂你的反話,就會無意中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和自信。 經常對5歲以下的孩子說反話,危害很大。 有兒童教育專家指出,經常對孩子說反話,他們解決問題時就會習慣性地用不正當的情緒去反應,容易沖動,養成暴脾氣。 所以,不要小看一句反話,很多時候,代溝就是這么產生的。甚至,言語之間就能毀掉一個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和依靠,他們會以大人的觀點評價事物,甚至自我評價,所以不要對孩子說反話,因為你會無意中傳達情緒。 讀《萬歷十五年》的時候,除了感觸,就是痛惜。明神宗朱翊鈞10歲就登基做皇帝來,他本來天資聰穎,但為何最后會碌碌無為呢? 這跟他從小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貴為天子的他,從3歲就開始被重點培養,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年紀小小就常常受到不同程度的否定和打擊。 特別是他的老師張居正,亦師
0個擁抱 5條評論 2584次閱讀 1818天前

服務與支持

給力心理APP

給力心理APP
給力心理
AP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天天操狠狠操夜夜操| 色综合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 | 日韩色图在线观看| 成年女人色毛片免费看| 国产视频你懂的| 国产一级毛片卡|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 卡通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 三级国产三级在线| 免费h视频在线观看| 窝窝女人体国产午夜视频| 朝桐光亚洲专区在线中文字幕|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2019中文字幕| 成人福利视频app|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麻辣 | 日本按摩xxxxx高清| 色香蕉在线观看| 男女午夜爽爽大片免费| 日韩精品无码人成视频手机| 大JI巴好深好爽又大又粗视频| 无码av专区丝袜专区| 欧美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大学生一级毛片高清版| 国产区图片区小说区亚洲区| 亚洲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久| 好妈妈5高清中字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2020|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影院|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欧洲国产成人精品91铁牛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