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16歲,今天的表現真的可以決定未來的自己嗎? 昨天上預科班,我們組的正確率開始很高,后來直線下降,老師點名批評了我們,并趁機批評了有些人不回老師的消息。 這個老師向來以刀子嘴出名,說話真扎心,自己還冷不丁地說自己說話溫柔。“咸魚翻身了還是咸魚”“出身寒門幾乎不可能考上名校”“有些人已經被淘汰了”我害怕這對于我已成現實,又不得不相信。高一上學期因為手忙腳亂又想念過去荒廢了,下學期比上學期努力了些,但有時仍很頹廢,暑假吧,也是不能持續地努力,中途依然做過幾次咸魚。本想著假期彎道超車,22天后,可能是被彎道超車的了。 至于不回老師消息,我也并不是故意的,我從小怕老師,害怕與老師交流。那個舉動也是被迫之舉。 這個老師曾當面對我們說,她講課有私心,一個女生,長得漂亮,圓錐曲線大題只能做出一問,當時她就想讓她順其自然,而一個長得一般的男生,她必須讓他做對三問。她還給我們分享了某公立學校的高級教師,在學校講課一般,而在輔導班講得特別好,她說原因是錢給夠了……種種現實都是絕望的。 今早我幾乎起了割腕的念頭,好在止住了,因為想起了學校老師的話。其實我們學校的很多老師師德很高,不為賺錢,只為育人,比如我們物理老師(還是位特級教師),在普通班和實驗班講的都是一樣的,在普通班,他也能想方設法讓我們聽懂。最好的學校給他高薪他也不去。但這樣的美好又有多少呢? 一些資深的老師的決定論是否可信呢?我到底該不該原諒自己的過錯呢?
9個擁抱
7條評論
314次閱讀

網友
菏澤權威心理咨詢師
2025-03-26 19:06:49

咨詢師陳明
2
【4塊糖的故事】我們知道,陶行知是我們國家1個偉大的教育家,他曾經在1個小學當校長,有1次他路過學校的時候,發現兩個男孩兒在打架,他馬上走過去說,住手!兩個男孩兒不再打了。他跟那個打人的男孩兒說,下午兩點到我辦公室來1趟。下午兩點整,那個打人的男孩兒戰戰兢兢地敲響了校長辦公室的門,他以為校長要怎樣的訓他1頓呢,他沒想到,校長竟然笑瞇瞇的,和藹可親的迎接他進去了。然后校長從兜里掏出1塊糖來說,孩子首先要獎勵你1塊糖,為什么呢?你看,上午,我讓你兩點到我辦公室,現在時間1分不差,所以你是1個說到做到,守時的孩子。孩子丈2和尚,摸不著頭腦,明明是我打架了,校長還獎勵我。接著,校長掏出第2塊糖來,說,孩子,我還要獎勵你,第2塊糖,上午的事情,我調查了1下兒,那個男孩兒,他欺負女同學,你不讓他欺負女同學,他不聽你的,所以,你倆就動起手來了,從這件事來看呢,你是1個有正義感的孩子,你是1個見義勇為的孩子,所以獎勵你,第2塊糖。孩子握著兩塊糖,心里有點兒感動,因為幾乎從來沒人總關注他的優點。他沒想到校長又掏出第3塊糖來說,孩子我還要獎勵第3塊糖。上午我路過學校的時候,我說住手,你們就不再打架了,從這件事來看呢,你是1個尊重師長的孩子,我作為老師,作為校長,內心也深深渴望被孩子們尊重。小孩兒手里緊緊的握著3塊糖,然后眼眶紅紅的,嘴里嘟嘟囔囔的說了1聲,那,那校長,我……我打人總是不對的。校長馬上掏出第4塊糖來說,孩子,你是1個知錯就改的孩子,沒事兒了,回去吧。????????從這個故事里,打架,1般在學校被認為是很嚴重的事情。校長簡單幾句話4塊糖,就比較圓滿的處理了。我們看到了校長的接納,共情,賞識,積極關注。校長用心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動機,注意力焦點放在了孩子閃光點上。這對孩子建立正面核心信念,猶為重要。如果反之,批評懲罰式的老師會如何對待呢?“快說,你是怎么欺負那個男同學的呢?”“什么?明明是你打人,你還有理了?狐貍再狡猾,也逃不過好獵人!”1來2去,“寫檢查罰站叫家長記過”,從此,可能導致孩子1輩子灰溜溜的,認為自己不是1個好孩子。“我不能成為1個好孩子”“我不可愛”“我沒有價值”。這些負面思維負面信念,必然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以及由此而來的種種負面行為。所以,我們也可以思考,可能我們很少能遇到真正賞識自己的人,但我們可以通過看到自己的閃光點,優點,長處,來自我賞識。由此,慢慢培養成為良性循環的思維、情緒、行為習慣。
2021-08-02 08: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