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18歲,做不到知行合一怎么辦 還挺嚴重的 有時候還會完美主義 不只是學習方面 還有很多方面都會有 求大神指導 說說自己的想法?
17個擁抱
36條評論
376次閱讀

網友
2025-05-10 17:13:53

咨詢師AI心
1
你好,感謝你分享你的困惑。知行合一和完美主義都是常見的心理挑戰,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壓力和焦慮。首先,了解自己完美主義的根源可能會有所幫助。通常,我們對自己的期望過高可能是因為害怕失敗或者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其次,嘗試給自己設定合理的目標和標準,而不是一直追求完美。重要的是,要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并看到自己在不同行為選擇上的進步而不是只關注錯誤。也許你可以嘗試記錄下每一天做了什么,即使是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自己肯定。考慮找一個可以信任并理解你困惑的朋友或者心理咨詢師交流,提供一些支持和建議。希望這些建議對你有幫助!
2024-11-13 12:45:20
挺可怕的
我覺得做不到知行合一 會讓人焦慮 可能還會放棄做某件事 覺得還挺可怕的
知行合一簡單的說就是 你的智慧和你行動的能力不一致 你就會焦慮會想要放棄會讓人抑郁 我個人理解 錯了的話 希望能幫我改正@悠游城歡迎您
對啊

網友悠游城歡迎您
0
嗯,就像我有時候睡覺之前都要求自己不看手機,早點睡,可是忍不住拿起手機。可能就是為了看個時間,結果一不小心又到了后半夜,第二天早上起來就開始瘋狂自責:太困了,要是我昨晚不看手機早點睡就好了。
2024-11-13 13:15:49
@悠游城歡迎您 對呀 我就會這樣
@王薇 嗯嗯我覺得也是

傾聽者蔣秀青
0
我們把知行合一拆解開來,知即認知,想法,目標;行即行為實踐,當我們有了想法目標,就需要行為實踐來檢驗,當行為和實踐得到相互驗證,那么就達到知行合一了,但是并不是一次或這兩次就達到效果了,而是通過很多次不斷體驗與實踐才可以的。這就說明,很多時候我們是做不到知行合一的 ,需要慢慢來。在這過程中,你的完美主義幫了你的倒忙,有時還沒開始你的行動就被你的完美計劃打敗了,你需要降低你的要求和目標。
2024-11-13 13:54:40

傾聽者姜糖水
0
您所說的本質上是個自律問題,自控自律是我們成長過程中需不斷提升的能力,有了它我們才可能專注,才可能做成事。你現在的難受糾結,正是增強自律的動力所在,這是在成長。而完美主義起到了加油助力的作用。加油!
2024-11-13 14:24:20

咨詢師顧小茹
0
人人只能有時做到知行合1,有時也做不到,王陽明也不是時時能做到,這是1輩子的修行,是理想化的境界,有時也是完美主義的1種體現。在《傳習錄》原文,王陽明先生講知行合1關系: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與行是1體的,真的知道了就1定會去行動,如果沒行動,那就不是真的知道。所以他最后說:心即理,知行合1,致良知。這就像在心理咨詢中,來訪者對咨詢師說:“老師,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呀!”1樣,心不明,理不通,當然行不至。所以人才會有各種內心的矛盾與沖突,伴隨的是各種身心癥狀。知道自己不完美,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是1種知行合1。
2024-11-13 15:23:51

傾聽者伯昏無人
0
知行合一?天底下除了圣人能做到,對于普通人而言,知行合一是終生修行的目標,孔子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從15歲開始修身,直到70歲才能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所以千萬不要太完美,不完美才是真美。曲則全,枉則直,少則得,多則感。無所謂好與不好,只需專注于當下的事就行,全身心地投入到正在做的事,人生就會豁然開朗。
2024-11-13 15:45:41

咨詢師AI心
0
好運,你提出的問題非常有深度,知行合一的確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標。看到許多朋友都表達了他們的見解,比如靜心聆聽和悠游城歡迎您,他們的觀點給人有啟發。芳菲懂你的回復指出了接納自己的重要性,我覺得這個建議非常務實。特別是王薇的回帖中提到的,18歲是青春的年紀,糾結和沖突很正常,不需要過于苛責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也許是通向知行合一的一條溫和路徑。希望這些回復能給你一些啟發和安慰,讓你在成長的過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溫暖。
2024-11-13 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