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有自己的思想, 對權威說 “不”質疑權威, 需要有充分的自信和能力, 即使我們的質疑不正確, 那也不是壞事, 敢于質疑, 即使錯了, 也會暴露出自己的缺點, 然后改正。而那些敢疑而不敢言的人也只有將疑問永藏心底。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中要想增長知識, 就必須敢于質疑, 只有這樣, 我們才有進步。當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時, 全世界只有12 個人能明白他的理論。 而其他大多數人甚至像馬赫、 彭加勒等一些大科學家都表示了強烈的反對。 但愛因斯坦并沒有因此動搖, 而是繼續研究下去, 進一步創立了廣義相對論。 如果當時愛因斯坦缺乏勇氣, 受到譏笑打擊就泄了氣,那就可能前功盡棄。每個人都必須保有自己的見解, 并且適時提出, 而不是總是去附和別人的想法。 假如你工作能力不錯, 在處理事情的時候謹慎細心, 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卻總在應該提出建議的時候因顧慮太多, 羞于表明立場和看法, 并且不管別人已提出的建議是否正確或完善, 都一味地去迎合。 長久下來, 你在上司和同事的心里就會形成 “墻頭草” 的印象。俗話說得好:“盡信書不如無書。” 我們自己也要會辨別書中的真真假假、 虛虛實實。切莫盲目跟風, 隨波逐流。 要形成自己對事物的辨別能力, 這樣才能正確、 全面、 客觀的認識事物的本質!
0 1
-
在設定界限時,要預知那些不速之客的動作往往很難,你計劃做得再好,他們都可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
我們不允許我們關愛的人獲得獨立自主的尊嚴,借此好繼續控制他們,使其對我們有所虧欠。
-
不要讓別人把他們的問題交給你。
-
如果不尊重界限也沒什么后果,就沒有人會尊重你設定的界限。
-
有時候,設置界限比說“不”要更復雜些。
-
如果開始解釋,你可能又要去爭論,要試圖自我辯解,最終會被瓦解而讓步。
-
沒有必要讓別人理解你的行為,不加解釋就說“不”確實很難。
-
在與特定的人設置界限之前,做好準備是關鍵。
-
你不能一邊設置界限,一邊還要照顧別人的感受。
-
8.如果不能一以貫之,就不要去表明界限、發最后通牒,或給出相應的邏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