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密關系中難免會存在分歧和需要消除的隔閡,有些是可以接受的,有些是不能允許的,有些在兩者之間需要努力磨合。如果一段關系中長期存在不真誠行為,基本可以斷定這段關系無可挽回。
0 4
-
很多人小時候缺愛環境下長大,遭遇冷漠就會再次感受到傷害。
-
“恨”這種感受不會傷害對方,只會折騰自己
-
最近遇到了三四個遭遇嚴重創傷者,有些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該怎么應對,甚至還激發了自己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命運本如此吧,也不能太苛責別人和自己,大家都是凡人,總有磕磕絆絆甚至跌倒的時候,倒了也只能重新爬起來繼續前進。 囫圇吞棗看了兩本有關創傷的書,也只能算了解了個大概,接下來再遇到類似的朋友,該做的不該做的會更有分寸些,發揮空間也更多了些吧,精進一分是一分,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創傷之下,才能發現,人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適應力,生活可能不美好,但只有還活著就還有希望。就像老人與海里的老人,只要你還在努力面對過去的創傷與當下的生活,那你就已是贏家。希望過往能如云煙而散,未來似泡影般夢幻,大家都能過好當下。 以上,送給看到這里的人,以及我曾有緣遇到的創傷來電者吧。
-
創傷后應激使人不能夠專注于當下發生的事情,難以充分投入日常生活,就無法從經驗中學習。
-
ptsd幸存者很多得出了一套叫做表面故事的說辭應付其他人,解釋他們的癥狀和行為,但這些故事幾乎不會觸及內核。 因為創傷已超越日常語言的理解范疇。
-
額額額額額額額額額額
-
身心一體,大腦乃至身體都會對創傷做出反應。。。。。。。。。
-
人與人之間,歸根結底,是需求的滿足和價值的交換。這其中又有三個問題,你懂不懂對方的需求?有沒有動力去滿足?有沒有能力去滿足? 換到對方身上同理。
-
羞恥感是一種情緒毒藥,不同于因做錯事產生的內疚感,羞恥感否定的是整個人,從根本上覺得自己是壞的。
-
有時候感覺自己圣母心太重了,遇到嚴重創傷的人總想要救贖別人,這反而會起到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