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很同情你的遭遇,這么多年了還末釋懷這件事,太不容易了。你這種情況是PTSD的反應。嚴重創傷事件的特點是刺激強度太大,大腦把創傷當時的畫面、聲音、情緒、軀體感覺,以及對這個事件的負面解讀等等封鎖在記憶中某個區域,大腦無法進行自我修復與整合。而一般性的負面事件,我們大腦往往可以進行自我整合,特別是在晚上睡眠中通過做夢階段的快速眼動來進行整合。嚴重創傷事件在過去多年之后都容易一再被生活中像類似的經歷激活,導致當時的畫面、聲音、情緒,軀體感覺等等又冒了出來,會感覺重回當時場景,就像你現在這種情況。一般來說通過認知類的療法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效果有時并不會太好,潛意識類的特定療法效果會比較好一點。當然,如果你愿意的話也可以多讀點兒佛經,如心經和金剛經等,會讓你的內心寧靜一些,放下對過往的執著,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0 0
-
周易六爻提前預測高考分數范圍,化解親屬焦慮
-
世預賽亞州區中國隊對沙特隊兩場比賽六爻占卜準確預測
-
周易六爻占卜斷子安危化解焦慮案例
-
孩子,能感受到你的痛苦。這種情況可能有一部分來自于對“不執著”的執著,也就是“執空”了。具體說就是當不好的感受出現的時候,比如覺得內心痛苦,或聽到父親說到抑郁這些詞的時候,內心就非常排斥,覺得自己不該出現這些不好的情緒或者是念頭,即認為自己是幸福的,不該執著于這些不好的情緒與念頭,這樣內心就起了沖突。類似于強迫的人理性上拼命想否定和杜絕自己的強迫,但卻導致自己變得更強迫,其根源還是在于執著,也就是對“空”(把這些雜念去掉)的執著,即“執空”了。以后當這些負面的東西出現在大腦里的時候,不妨接納它們的存在,把它們當成你生命的有機體的一個組成部分,順其自然,為所當為,帶著這些念頭去做你自己該做的事情,它們可能就會逐漸減弱,最后逐漸消失。
-
按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從低到高,是生存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愛與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正是這些需求促使人在社會上都是帶著目的性生活的。只不過有的人還處于低層次的生存和安全需求階段,因此就會顯得更功利一點,甚至是傷害別人利益而為自己牟利。而有的人已經實現了低層次的需求,就追求更高層次的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功利性就會顯得淡一點,但本質上仍然是帶著目的性去生活的。就算是倡導無欲無求的佛教,也會倡導以六度(執戒,布施,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修行,這也是一種帶目的的行為。因而人本質上就是帶有目的生存的物種。當然,不同人,不同組織,不同國家的目的往往不同,也就必然導致矛盾沖突,這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個人,組織,或者是社會的陣痛或暫時倒退,但整體和長遠看,正因為人是有目的的,才能推動人類社會總體進步。
-
有的人他打人罵人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有的人打人罵人是為了助人,這就是發心有善惡之別。發心為私的人往往會受到道德和法律的制裁。但發心為善的人不見得就能事實上行善,因為困于他的認知水平和辦事能力,事實上往住變成了行惡,也就是好心辦了壞事。這在父母教育子女中最常見。因此在助人的時候一要考慮自己的發心,二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水平,并謹言慎行,不斷反思,當發現自己有錯時,要勇于認錯,認真懺悔。
-
陪讀的時光的確很辛苦,不過那也是人生非常珍貴和值得的一段時光。因為陪讀,孩子沒有住校,每天都能和孩子聊一聊學校里發生的事情,他的想法和心思,親子關系就在這樣一天一天中慢慢培養起來,孩子也從中收獲了身心健康。雖然也會爆發一些親子矛盾,但只要妥善處理,還會增進雙方感情并促進成長。多年以后當孩子成長起來,大多數都會領會當初父母的不易,也會感恩父母對他的付出。因此陪讀是有高度價值的,不僅僅是因為孩子的學業成績。孩子來到我們身邊是上天安排的緣份,一般最親密的階段就在上大學以前,以后雖然有緣但也不會太親密了,因此,盡量好好珍惜這段時光吧,當這樣想時,也許內心就會好過很多。
-
你的內心充滿了矛盾,意識層面或者說超我層面說我是一個好人,因此別人摔壞我的手機不賠,找我借錢不還,我就都當做吃虧是福吧。但你的潛意識層面或者說本我層面,卻可能是在乎利益得失的,是在乎這些錢的。大腦深處也許會有一個聲音在說“為什么我要犧牲自己利益去吃這個虧?〞,于是意識和潛意識爆發了予盾,內心就有了沖突。這時需要你的“自我”出來整合,這個自我到底是怎樣的?外人可能無法給你明確答案,需要你自己好好沉淀下來,去問問你自己的內心。一旦明確了,就按照你的本心去行事即可,那時也許你就會獲得內心自由。
-
孩子,我能理解你內心的痛苦,你現在看到的都是自己的缺點,認為只有自己才這樣,而且認為自己一輩子都會這樣。但其實周圍很多同齡人和你都一樣,而且絕大多數隨著年齡的增長都會慢慢變得好轉。青春期的孩子都是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一般要到大學或者大學畢業之后才能逐漸找到自我,才能慢慢的找到自信,并開始成長起來。因此你可以先嘗試接納自己現在的這些“缺點”,因為它們是這階段必然出現的,也是暫時存在的。正是這些“缺點”,能讓你反思和成長,即自卑是成長的動力。而且退一萬步,就算以后都不能完全改變這種情況,但自卑內向的人往往擁有豐富情感和細膩的心思,這些巧巧是某些領域必備的特質,比如文學家,藝術家等,因此,這也許恰恰是老天給你安排的獨屬你的優勢。希望你能看到這一切都只是暫時的。希望你能夠轉換思維看到它有利的一面,相信你后面會越來越好!
-
孩子,能理解你的痛苦與無奈。其實你這種情況在很多家庭中多了二孩后都會出現,并不是你一個人會遇到這樣的“不幸”。父母并不是不愛你,而是因為弟弟是小嬰兒,完全無法自理,無時無刻離不開父母呵護,需要父母抽出更多精力去照顧他,父母就無法像過往那樣有更多時間與精力關心你了,畢竟你比弟弟大了很多,這是他們對你心理需求的疏忽,因為你也還是個孩子。但父母這樣做也可以理解,你想想看,在你很小的時候,父母是這樣對你的嗎?正是因為你有了弟弟出生前后對比的心理落差才會感到痛苦難過,但這也正好說明了父母過往對你也是很好的呀。如果你和弟弟的出生順序換一下,恐怕現在父母最疼愛的就是你了。因此,放下嗔恨,理解父母,也就是放過了自己,希望能對你有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