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爺爺奶奶帶小孫女坐火車(臥鋪車廂),小孫女坐在床鋪上覺得熱,起身站在了過道上,爺爺奶奶阻止,最后讓小女孩坐在了爺爺坐著的過道座位上;小女孩不想梳頭發,爺爺奶奶見勸說無果,爺爺就威脅說不梳頭發警察叔叔不讓下火車;女孩想爬梯架,結果被爺爺奶奶齊聲勸阻;快下車的時候小女孩兒因為看到跟他年齡差不多大的小男生自己拎行李箱,也想自己拿一個包,結果被奶奶一把搶過來還說“你拿不動的”,而女孩再次嘗試并且小聲地說“我拿得動”,最后還是被搶了下來……就這樣孩子的事情越來越多地被包辦了,不斷地被拒絕著,最后會變成什么樣呢?她會變得越來越不自信,因為她身邊最親近的人都告訴她,她不能,即使她能也不能。所以當你的孩子總是表現地不自信,走路彎腰駝背時,請自我檢查一下,你是否平時給予孩子的肯定贊美認同太少,鼓勵太少,讓他變得越來越不自信了呢?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養方式。
0 8
-
【家庭教育】小時候經常受到重要他人(通常是父母)責罵,呵斥,甚至棍棒加身的孩子,長大之后很大概率會成長為一個擁有“不配得”感,不配提要求,不配談感受,不配做自己想做的事,不配做自己。所以當他們出現這樣的行為后,會有內疚,有自責,這樣的內耗會在“別人希望的自己”和“真實的自己之間拉扯”,直到有一天心力耗竭。所以,如果你愛自己的孩子,請給他呵護,給他關愛,給他擁抱,給他包容,給他接納,讓孩子在愛中成長!
-
爺爺奶奶帶小孫女坐火車(臥鋪車廂),小孫女坐在床鋪上覺得熱,起身站在了過道上,爺爺奶奶阻止,最后讓小女孩坐在了爺爺坐著的過道座位上;小女孩不想梳頭發,爺爺奶奶見勸說無果,爺爺就威脅說不梳頭發警察叔叔不讓下火車;女孩想爬梯架,結果被爺爺奶奶齊聲勸阻;快下車的時候小女孩兒因為看到跟他年齡差不多大的小男生自己拎行李箱,也想自己拿一個包,結果被奶奶一把搶過來還說“你拿不動的”,而女孩再次嘗試并且小聲地說“我拿得動”,最后還是被搶了下來……就這樣孩子的事情越來越多地被包辦了,不斷地被拒絕著,最后會變成什么樣呢?她會變得越來越不自信,因為她身邊最親近的人都告訴她,她不能,即使她能也不能。所以當你的孩子總是表現地不自信,走路彎腰駝背時,請自我檢查一下,你是否平時給予孩子的肯定贊美認同太少,鼓勵太少,讓他變得越來越不自信了呢?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養方式。
-
孩子上學之后,父母們關注孩子的成績比關注孩子其他方面的時間要多很多了,問他們為什么要去關注孩子的成績時,他們總是會說“他如果不做作業,我擔心他會被老師說/擔心他成績不好……”所以學習本來是孩子的事情,結果卻變成了父母的擔心,而孩子還特別不領情,他們覺得父母只關心學習,還會因為學習去責罵他們,慢慢的孩子們越來越不愿意去學習了,變得越來越叛逆,因為他們覺得父母不愛他們了,或者說他們感受不到父母的愛了。所以如果愛,請給孩子更多處理自己事情的自由,然后在他需要的時候及時給予幫助就好。
-
有一些孩子的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是簡單粗暴的,不聽話吼一下,再不聽話打一頓。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這個方法或許是管用的,但是慢慢地就發現孩子開始叛逆,各種跟父母對著干,吼叫、打罵開始越來越不管用了,然后父母開始著急了。父母口口聲聲說愛,但是做出來的卻是讓孩子感受到的是痛,而會痛的不是愛,所以這種打罵、吼叫的方式讓孩子根本感受不到愛,他何以要聽父母的話,又如何不出問題呢?愛是包容,是接納,包容孩子犯的每個個錯誤,接納孩子是處于成長過程中的,即我愛你如你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
家長們總是會說孩子玩游戲上癮,就應該把游戲禁掉!但是沒有去思考孩子為什么會玩游戲,玩手機上癮?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他找不到自己的價值,但是在游戲當中可以,現實當中他不快樂,但是游戲中可以有成就感,那么究竟是游戲的問題,還是孩子出了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