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劉繼榮有篇流傳甚廣的文章,叫《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寫的是她總是考23名的女兒,在一群出類拔萃、特長多多的孩子面前,黯然失色。就連夢想都普通到「當個帶孩子做游戲的幼兒園老師,或當個穿著圍裙做晚餐的媽媽」這般不值一提。 但,這個其貌不揚、樸樸素素的女孩,會在幾家人一起野餐時,細心擺放食物,把垃圾收拾好,解決奧數(shù)尖子和英語高手的矛盾,在堵車的間隙給每個孩子剪一個生肖剪紙當禮物…… 作為班里默默無聞的中等生,女兒還被全班同學的一致投票,當選班長。 被媽媽夸贊「你快要成為英雄」時,女兒認真地說: 當英雄路過時,總要有人坐在路邊鼓掌。 媽媽,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坐在路邊為英雄鼓掌的人,雖是普通人,但一定是誠心誠意為別人考慮的人,一定是發(fā)自肺腑尊重他人的人,一定是溫煦如春靈魂有光的人,一定是現(xiàn)在可交的同學,可信的友人,可愛的朋友,也是將來可貴的鄰居,可度余生的愛人,可敬一生的父母…… 坐在路邊鼓掌的人,是健康的普通人,是會有福報的人。 成名要靠運氣,成人卻要有信仰。 拜托好好做個人吧,因為如果真的有勝利,那一定是價值觀的勝利。
1 9佳鈅: 是的,做個平凡人也不丟人。
-
人世間,真正的愛,一定有溺愛的成分。
-
萬般皆是命,唯有業(yè)隨身,聽起來像迷信,其實,世間事,不管用哲學、心理學還是宗教分析,很多道理是相通的,所謂“萬法歸一”說的也是這個意思,比如業(yè)力,業(yè)力只是前世今生嗎?它不只是佛教的教法,哲學上是因果律,而從心理學視角看,業(yè)力的本質(zhì)是我們自己創(chuàng)造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外在的儀式是無法改變內(nèi)在的慣性的(當然有助力作用)。真正的轉(zhuǎn)變必須從內(nèi)在開始,業(yè)力才能真正轉(zhuǎn)變。工作生活乃至人生的轉(zhuǎn)變,那種好起來的感覺,從內(nèi)心開始。
-
你在誰的面前像個孩子,那個人就讓你感受到了愛。
-
如果別人不知道你哪里或者你有多么不滿意,那可以這樣理解,這個責任還在你這里。 ↑林書豪接受采訪時說的話,有道理。
-
這世界真正愛你的人不多,所以別指望得到很多理解、憐憫和支持,錦上添花的人很多,現(xiàn)在叫“慕強”,雪中送炭的人太少,萬一有一個那絕對是幸運。 遠離打擊的人,打擊你的“人”,而不是指出你的不足;遠離否定你理想或者野心的人,本來拼搏做很難,你不需要有人拖你后腿,人就這一輩子,率性而活也不錯,錯了又何妨,所以遠離阻礙你做決定的人,如果他們給出建設(shè)性的意見,你要記得聽。 遠離有毒的人,哪怕他們是你的父母家人。人性中,最見不得你好的大多數(shù)是身邊的人。更何況,這世界懂愛的人并不多。
-
不管地板有多臟,用心打掃就會干凈的。
-
別擔心,你不可能什么都沒有 別貪心,你不可能什么都擁有
-
史蒂夫·哈維與女孩的對話(手搓版),分享給朋友們
-
就算父母不愛我,也可以有更好的人生。 因為,生命是屬于你自己的。
-
羅杰斯認為自我實現(xiàn)是人類最基本的動機,人是積極主動、自我實現(xiàn)和自我指導的,這樣的人也就是心理健康者。他們有以下5個特征: 其一,樂于接受一切經(jīng)驗; 其二,時刻保持生活充實; 其三,信任自己機體的感受; 其四,有較強的自由感; 其五,有高度的創(chuàng)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