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有很多積極情緒是“有毒”的-1 你對朋友抱怨“我這幾天睡眠有問題,我壓力好大、好焦慮?!迸笥鸦卮穑骸皠e焦慮啊!你一定可以,不用有壓力!” 你跟父母傾訴“我感覺英語老師不喜歡我,她就批評我,我感覺好委屈。”父母回答:“你肯定是想多了,你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積極一點好吧?” 對方是出于善意,但是聽了對方的話后,你其實似乎并沒有感覺好一點。 “正能量狂魔”們的這種對于“積極”的過度強調以及對于負面情緒的不接受可能會導致一些問題,它就會變成“有毒的積極情緒”。 雖然積極和正面是我們生活中都應該學習的重要品質,但是“快樂”不可能永遠都在。當青少年剛剛開始學會理解復雜的情感狀態的時候,一個重要的功課就是學會擁抱情感的高潮以及低谷,正是這些起伏讓我們變成有血有肉的真人。 通過學習用健康的方式去識別、處理和管理各種各樣的情感,我們就也有機會來鍛煉自己。 對于“積極”的過度使用可能會在無意間培養出對于負面情緒的歧視,從而讓我們錯失了寶貴的成長契機。 那么在人際交往中,怎么樣才能算是“有毒的積極情緒”呢? 對于正面語言的過度使用 當別人訴說煩惱,第一反應永遠都是“多笑笑就好啦”或者“再加油努力吧”這樣的正面語言,對方可能會認為自己的感受沒有被承認。 對于負面情緒的否認 負面情感,包括悲傷、生氣、憎恨、孤獨、焦躁、羞恥等等,都會被推到一邊并且放倒,被換成虛假的快樂和積極,但實際上,它和真正的情況和體驗并不相符。而對于自然感情的不承認,會制造出一種自我覺察和自我價值中的空洞,對人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的影響。 “情感羞辱”他人 當別人正在表達深層次的情感反應的時候,和別人說“你不應該感覺這么消極”或者推著別人去變得積極向上,這也可能也會形成一種“情感羞辱”。 我們為什么需要接受負面感情? 不接受某種負面情感,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會導致對現實的否認 而否認負面情感與否認現實都不是健康生活的良好基礎。這種行為某種程度上就像是看著大雨瓢潑的窗外,然后說“不可能下雨”雖然你不喜歡下雨天,但是否認外面正在下雨的事實并不會讓下雨天造成的問題得到解決。 當你告訴你自己某種感情是不可忍受或者危險的,因此需要小心翼翼地避開,而你可能就會對這個需要回避的感情提起一百二十分的警惕,而這種高度警覺本身,也會帶來新一輪的負面體驗。
0 4
-
共情是療愈的第1步。
-
小時候哭是我們應對這個世界的絕招。 長大了,笑 才是我們面對這個世界最真的武器。
-
有沒有誰想過情緒是怎么形成的呢?
-
心理問題的形成不是一兩天的過程,而它的解決也不會短期一蹴而就。
-
早安,美麗的一天。
-
忙碌是解決問題的一劑良藥。
-
學會正確的愛別人和愛自己是人生的必修課。
-
生命的本質是經歷,而不是年紀。 年紀只是一個相對的時問概念,沒有任何價值。 人生的意義是經歷、體驗、試錯,而這些來都自于你的認知、勇氣和執行力。 認知解決知不知道的問題,勇氣解決敢不敢的問題,執行力解決具體怎么干的問題。 這三者互相支撐,相輔相成。你在一點取得突破,就能帶動其他方面的提升。
-
心有山海,靜而不爭。
-
勇敢的去表達,勇敢的去拒絕,勇敢的去愛吧。 生命不是一個目標,更不是一個結果,它是一個歷程。 在這個歷程里找到自己,找到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夫光陰百代之過客。 不要等我們老了以后再去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