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牽制著我們 為什么父母會如此牽制我們? 1. 我們生存的需要 這是一種生存本能需要,和很多其他哺乳動物不同,人類幼崽在出生后很長一段時間都需要養育者精心照料才能獨立存活,因此嬰兒在很早就學會了匹配養育者的風格,這是進化決定的適應性功能。我們要想活下來,需要被給予充分的物理庇護和情感安撫,我們會下意識地監測養育者的喜怒哀樂,以求獲得更好的照顧。 2. 愛的需要 愛的感覺里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滿足與被滿足。當我們去滿足父母的時候,父母會開心,我們也會感受到愛別人的快樂,相反當我們無法滿足父母的時候,會產生我是不是不愛他們的錯覺。但長久的愛是無法僅僅通過無條件的滿足去實現的。這個過程非常考驗父母能否覺察和抵擋住一種誘惑,即孩子在犧牲自我滿足父母。如果一個家庭習慣了這種關系模式,就會形成親子關系的顛倒,孩子成了照顧父母情緒的人。 3. 文化的需要 長久以來,我們都生長在集體主義的背景之下,這樣的文化屬性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征是求同,我們要統一思想、統一行動,一家人要整整齊齊的,這固然有助于當權者去管理,但矯枉過正會絞殺個體的需求。 當我們想做的職業和父母期待的不一樣時,會聽到質疑的聲音“家里沒有人干這個啊”,當我們在節日或團聚中流露負面情緒時,會被指責掃興、另類。
0 0
-
很多孩子身心出問題,不是因為父母不管孩子;?而是因為父母太想管孩子,太希望孩子變好了。
-
很多時候,一個女人的性冷淡、愛無感,其實是環境阻擋了自己對女性身份的認同,進而阻擋了自己的欲望而已。
-
沒有人能夠通過「優秀」來獲得真正的「被愛」。因為通過「優秀」獲得的往往是表揚,而非真正的「愛」。 ?#心理咨詢
-
歌德說:“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
-
人們就某件事情向你發脾氣,往往并不是因為這件事本身。而是通過這件事聯想起了許許多多Ta積攢下的、壓抑下來的不愉 #心理咨詢
-
這或許是很小的一個事件。而生活中,我們所遇到的一個個對性的壓抑、排斥的小事疊加起來,就會形成一個人嚴厲的超我。它像一個住在內心的警察,隨時在巡邏,這些警察所要打壓的點,即一個核心——性驅力。
-
身體比頭腦更了解真實的自己,少了心靈上的契合,身體上自然也減少幾分愉悅。
-
禁忌就是誘惑
-
最重要的是學會一個人單獨地待著,而且不看書、不聽廣播、不抽煙、不喝酒。有沒有集中的能力表現在能不能單獨地待著,而這種能力又是學會愛的一個人條件。
-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成功的人懂得如何與人相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他們善于溝通、合作和協調,能夠有效地處理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