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說是愛其實不是
轉載文章
王金波
發表時間:2015-12-25 19:54:06
1245
0
0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說在現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種行為叫做“非愛行為”。什么意思呢?就是以愛的名義對最親近的人進行非愛性掠奪。這種行為往往發生在夫妻之間、戀人之間、母子之間、父女之間,也就是世界上最親近的人之間。
夫妻之間、戀人之間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面:一個對另一個說,你看看,我就為了愛你,放棄了什么什么,我就為了這個家,才怎么怎么樣,所以你必須對我如何如何。
不少母親也經常會對孩子說:“你看看,自從生了你以后,我工作也落后了,人也變老變丑了,我一切都犧牲了,都是為了你,你為什么不好好念書呢?”
所有這些,都可以稱為非愛行為,因為,它是一種以愛的名義所進行的強制性的控制,讓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
0人已踩
0人已贊
作者文章
為什么有的感情,總讓人感到患得患失?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感情中常見的患得患失感受,分析了這種復雜情緒的來源,包括情感的不確定性、個人經歷的影響以及關系中的互動模式。文章通過不同人的真實感受展現了愛情中的困惑與迷茫,并提供了關于如何建立健康親密關系的建議。
2781
12
1
愛,從來都不是強行的控制和改變,而是全然地接納與成全!
文章講述了哈薩克族老牧民蘇力坦從固守傳統到最終改變的故事。他最初反對兒媳改嫁帶子和兒子與漢族女孩戀愛,但最終因愛而改變,成全了家人的幸福。文章探討了傳統與現代、控制與成全的深刻主題。
4948
28
1
什么樣的孩子最可憐?
文章探討了個人成長過程中被看見、理解和支持的重要性,以及缺乏這些要素對孩子成長的負面影響。強調了健康成長需要關愛與支持,才能從青澀走向成熟。
5491
4
0
語音通話
私聊
相關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