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你為什么喜歡靠邊坐
轉載文章
王金波
發表時間:2015-12-26 12:58:00
1135
0
0

為什么大多數人在餐廳用餐會選擇靠窗、靠墻的位置?在一個開放的環形廣場,為什么大多數人會選擇坐在環形周邊而不是中間?人多嘈雜的派對,為什么人們也會首先選擇靠邊位置坐下或站立?
這是因為人的安全心理需要,要求自己要與他人保持距離,在心理學上稱為“邊界效應”。
“邊界效應”從何而來?那就要向我們的祖先尋找答案。遠古人以狩獵為生,是天生的“獵手”,也是其他人的“獵物”。為了在狩獵的同時不被其他“獵人”發現,絕對不可以暴露在一個空曠的環境中。如果背后靠著一座山、一棵大樹,就不會從后面被偷襲,也有了一個看到獵物可以立即出動的根據點。因此,邊界效應在人類進化前就已經形成,也是人類生存的一種本能。
邊界效應理論在環境心理學中應用很廣,特別是在建造廣場等建筑物時,人的“保持距離”這個心理需求是要第一個被滿足的。滿足了這個需要,人們才可以在有安全感的前提下放心就餐、游玩。
邊界效應還驅使我們坐在場地邊緣,給我們提供縱觀全場的視角,完美地滿足了人們的“搜索”需求和“偷窺”欲望。人是天生的“觀察者”。坐在公園的長凳上,我們總會不由自主地看走過的行人,不由自主地觀察他們的談吐、舉止,觀察他們與他人交流的方式,“搜索”并欣賞遠處的帥哥、美女。而不停地尋找另一半也是祖先交給我們的任務,而這也是邊界效應產生的另一重要因素。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納迪拉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
0人已踩
0人已贊
作者文章
為什么有的感情,總讓人感到患得患失?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感情中常見的患得患失感受,分析了這種復雜情緒的來源,包括情感的不確定性、個人經歷的影響以及關系中的互動模式。文章通過不同人的真實感受展現了愛情中的困惑與迷茫,并提供了關于如何建立健康親密關系的建議。
2775
12
1
愛,從來都不是強行的控制和改變,而是全然地接納與成全!
文章講述了哈薩克族老牧民蘇力坦從固守傳統到最終改變的故事。他最初反對兒媳改嫁帶子和兒子與漢族女孩戀愛,但最終因愛而改變,成全了家人的幸福。文章探討了傳統與現代、控制與成全的深刻主題。
4943
28
1
什么樣的孩子最可憐?
文章探討了個人成長過程中被看見、理解和支持的重要性,以及缺乏這些要素對孩子成長的負面影響。強調了健康成長需要關愛與支持,才能從青澀走向成熟。
5486
4
0
語音通話
私聊
相關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