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理文章 >

用行動替代偽裝的伎倆,永遠不要低估你改變自己的能力

用行動替代偽裝的伎倆,永遠不要低估你改變自己的能力
原創首發 李麗李麗 發表時間:2018-09-22 11:16:54 1947 0 10

Never underestimate your power to change yourself.

永遠不要低估你改變自己的能力

 

誰都有不太自信的時候,對自卑,我們都不陌生。這種卑微的無價值感經常會侵蝕我們的精神,讓我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并因此意志消沉,甚至可以拿來作為積極解決問題的借口,當無法擺脫的自卑演變成自卑情結,更是可以肆無忌憚的用各種偽裝的心理伎倆代替艱難的實際行動,來追求隱秘的優越感,保護虛假的自尊心。包括制定不切實際的高目標、幻想自己的獨特性、用言語努力代替努力本身、制造可以逃避行動的心理問題……只在憑空消耗,卻沒法前進一步。

如果你想勇敢地為自己的生活負起責任,那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解讀——自卑。

 

自卑情結

自卑感是指在和別人比較時,由于低估自己而產生的情緒體驗。嚴重自卑感是心理上的一種缺陷。一種不能自助和軟弱的復雜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輕視自己,認為無法趕上別人。心理學家阿德勒對自卑感有特殊的解釋,稱其為自卑情結。

那么,到底何謂“自卑情結”?

自卑情結是指由自卑感或缺陷感引起的應激狀態、心理逃避和對虛構的優越感的代償性驅動力。即如何超越那些因為自卑而出現的不好的心理反應,化腐朽為神奇!

在現實生活中,它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比較明顯的例子是:孩子忽然變得厭學、暴躁、不合作,成人忽然覺得疲憊、沮喪、不安。但是,有嚴重“自卑情結”的人,不一定都表現得安靜、順從、內斂,與世無爭。有時,個人舉止傲慢,表現強勢,夸夸其談,其實也是在用外在的優越感來掩飾內心的自卑。實際上,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或多或少的隱藏著一些自卑情結,而現代社會激烈的競爭、高壓的環境更容易使人產生心理落差,激發隱藏于心中的自卑。

也許,有人認為,我們自卑是很正常的,因為人類本就脆弱而渺小,你看,“為了獲得安全感,他們建立了各種團體;……為了防風避雨,他們建造房屋;為了抵御嚴寒而穿上衣服”。人生苦短,困難重重,未來總是無法預知,我們總會遇到無數我們無法克服的難題與障礙,但這一切,并不能成為你自卑下去的理由。沒有人能夠長久忍受自卑情結的侵擾,它會讓你變得仿徨、頹廢、退卻,更有甚者,還會因無法承擔內心的壓力而走上極端。

 

自卑的正負影響

只有克服自卑,讓自己的內心強大起來,才會成為真正的強者。阿德勒的童年稱不上幸福,盡管家境富足,但作為家中6個孩子中的老二,他上有身體健壯、絕對是模范兒童典型的哥哥,而他卻長得既矮又丑,還患有佝僂病,直到4歲多才會走路,身體十分孱弱;他與哥哥的關系并不好,而他的母親似乎更偏愛哥哥。所幸,在父親的鼓勵下,阿德勒并沒有被自己身體上的缺陷所壓倒,也并未因此感到自卑,相反,這激發了他的上進心。日后,更是因為童年的這段經歷,他才會特別注意因身體缺陷而引發的自卑,并將其看作驅使個人采取行動的真正動力。

從某些方面來說,自卑的心理可以促使人們對自身的正確認識,加快對自身缺點的彌補,對自身的成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自卑情結的來源  

01生命的意義

人類總是生活在“意義”之中。何謂意義?

例如當我們提起“木頭”,事實上想到的是我們可以用來做家具、生火等的一類東西,為了便于區分和交流,我們將它們命名為“木頭”。任一事物,被人類看見或感知后,或者通過想象出現在人的意識中(例如魔法等虛構物),它就與人有了聯系,這種聯系就是人賦予它的意義。

所以說我們都是通過自身所感知、理解、歸因的意義來體驗現實——這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經過解讀的某物。人生亦如此。進而發現一切人類問題都可以歸結到這三個主題中:職業、社會與性。通過面對這三類問題的反應,就能看出一個人對自己生命意義的解讀是什么樣的。而自卑情結的產生,也往往因為解讀出了問題。

02易引發自卑的童年經驗

個體心理學認為經驗本身無法決定成敗。我們并不因經歷本身所帶來的沖擊而受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驗的意義決定了我們“受到創傷”。不過,必須承認的是,某些經歷的確更容易使人們自動陷入“受傷”的感覺中。

五歲前兒童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牢固的行為模式,能夠開始用他們自己的方式來應對問題和任務,阿德勒將之稱為“生活方式”。他們已經形成了個人最為根深蒂固,也最恒定的概念,知道能對世界和自身期待些什么。

第二種情況就是被溺愛。他們認為自己的意愿就是理所當然,當他不再是眾人關注的焦點,別人不再優先照顧他們的感受時,所產生的巨大失落感會讓他感覺遭到了全世界的背叛。

第三種容易帶來錯誤觀念的童年經歷就是被忽視,這樣的孩子無從得知愛與合作為何物。他們總會高估困難的程度,同時低估自己獲得他人幫助與善意的能力。

03家庭的影響

作為父母,最重要的職責是讓孩子在生命之初便體會到信任“他人”的價值。

(1)母親的影響

從出生的那刻起,在若干個月里,母親都扮演著嬰兒生命中最重要的角色,他們幾乎完全依賴母親。這是他們一生中合作能力第一次得到發展,母親是他們最早面對的“他人”,是他們在自身以外第一次關注“別人”。

母親如何與之相處,滿足孩子的需求,讓他們感受到愛與信任至為重要。為母之道并沒有特別的訣竅可言,一切都來自興趣與練習。

值得一提的是,讓母親能有更放松的心情去照顧孩子,也與社會是否給予母親地位以足夠的尊重有關。

一位對自己的角色感到不滿的女性,其生活目標會專注于爭取個人的優越,而照顧孩子顯然需要花費她不少的時間和精力,這樣孩子就很容易被視作累贅或麻煩而被草草應付。

(2) 父親的影響

作為被嬰兒信任的第一個人,母親需要在得到信任后,將孩子的興趣擴展到包括父親在內的其他人身上。否則孩子就會過度緊張與母親之間的聯系,認為母親是自己一個人的,對于他今后發展社會興趣會有阻礙。

父親需要注意的是,家庭中并不需要一個權威的存在。父親的只要證明自己是妻子的好伴侶、孩子的好伙伴和社會的好成員就可以了。即便父親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應當明白這是家庭勞動分工的結果,避免自己成為家庭的“給予者”,而其他成員被動成為“接受者”。尤其是不應讓妻子陷入“害怕自己處于劣勢后而被操控”的擔憂中。

(3) 父母婚姻的影響

如果父母的婚姻不愉快,孩子就會危機重重。孩子最初看到的他人合作就是父母間的合作,如果他們本身的合作就很薄弱,自然很難指望他們教會孩子如何合作。如果孩子看見父母之間的分歧,他們也會很熟練地利用這些分歧挑起父母間的爭奪。

(4)其他兄弟姐妹的影響

所有長子女都有過一段獨生子女時光,直到第二個孩子出生,他們不得不面對突然改變的全新生活環境。喪失地位的經歷會促使他們成年后具有保守主義傾向,為自己打造穩固、良好的地位。

相對的,次子女一般天生就比老大更適應合作,但自始至終,在他們前面都有一個領跑者。

幼子女往往是家里永遠的寶貝,由于有太多的競爭對手,他們卻往往受了太多的刺激,發展得特別好,比其他孩子進步都快。最小的孩子往往成為家庭支柱的現象因此并不少見,但老小卻是除了長子女以外,問題兒童的第二高發群體,原因多出自整個家族對其的縱容、寵溺。而且老小也常常受困于嚴重的自卑感,因為身邊的每個人都比他們更大、更強壯、更有經驗。

獨生子女則很容易被母親嬌慣,從而與父親產生競爭感。他們都想超越父親,也都很享受與年長者的相處。

04學校的影響

關于學校,與教授知識和謀生手段相比,我們更需要的是能引導孩子們為人類造福的教師。

 孩子在進入學校之前,可能已經在家庭生活中受到挫折,當他們第一次跨入校園,則面臨的是一次社會生活的新考驗。這是一次在成長過程中會暴露所有弱點的考驗,他們必須在較以前更為廣闊的領域與他人展開合作。

教師的影響不容忽視,他們的作用與母親類似——在新的環境中與孩子建立起紐帶,贏取他們的關注和信任,進而幫助他們適應新環境。

 很多時候,孩子自小累積的問題都是反映在課堂表現上:成績差、不守紀律、頑皮搗蛋……教師卻只是針對這些表面現象給予批評、懲罰或者治標不治本的“鼓勵”。最終,讓孩子們體會到自身價值的不是學校班級,而是問題少年組織。

而我們在教育中本應該做的是盡力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和學習興趣,破除生活中他們給自己的能力加上的重重限制。

05自卑感和優越感

孩子在上述的各種困境中很容易引導自己錯誤地解讀了經歷的意義,從而產生自己不好、不行、不被需要、不被愛的認知,并因此引發自卑。

沒有人能長期忍受自卑感,這種被壓抑的感覺會迫使他們采取某些行動。

這時候,他們往往不去真正克服困難,而很容易因便捷選擇一些直接“凌駕于困難之上”的途徑,力圖說服甚至強迫自己憑空產生優越感。

這就是我們常說“過度的自負往往就是自卑”的道理,伴隨自卑出現的,常常就是人們為了“解決”自卑而爭取優越感的補償性舉動,它們并不真正解決問題,卻令人說著早被看穿的謊言,徒增尷尬。

自卑本是促使人進步的動力。因為自卑會催生人制定發展自我的“優越目標”,如果一個人確定了自己的優越目標,他的生活方式將不再有偏差,一切行動都將切合這一目標。

而讓我們得不到發展,甚至更深地受困于自卑的,是我們對優越的解讀出現了偏差。這讓我們無法直面真實的生活問題,轉而忙于與虛幻的影子戰斗,并以此來肯定自己的力量,從而獲得微弱飄搖的些許自我安慰。

如何消除

良好的個人因素對自卑的克服有重大的影響,同時也是建立自信的基礎。面面俱到的優秀者、強者肯定與自卑無緣,問題是世上沒有一個人能在生理、心理、知識、能力乃至生活的各方面都是一個強者、優秀者,即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因此從理論上說,天下無人不自卑,自卑的情形在任何人身上都可能產生,幾乎所有的人都存在自卑感,只是表現的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成功者能克服自卑、超越自卑,其重要原因是他們善于運用調控方法提高心理承受力,使之在心理上阻斷消極因素的交互作用。從環境及主體兩個不同角度,不僅具體分析了自卑產生的根源,而且找出了克服自卑的方向。

(該圖摘自網絡)

消除自卑的原則

1. 尋找真正的生命意義

有多少種人,就會有多少種他們解讀出的生命的意義。然而真正的生命意義絕不是完全個人化的,對他人無所裨益的。

所有真正的“生命的意義”都有一個共同標志,那就是它們都具有普遍意義——能夠為眾人所分享,為他人所接受。它可以成為解決他人問題的一種樣本,它將個人意義建立在對他人生命的貢獻之上,一想到我所做的一切于他人有益,我就真的很難再自卑下去。

2. 學會合作

面對人生的三大任務:職業、社會和性,我們都需要與其他人類進行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它們。學習合作本應是兒童時期要做的事,但我們不能因年幼時錯過的,就來認定自己的一生不可再更改,我們再也學不會如何與人合作了——并不是這樣!

如果過往的經歷,為我們總結的慣用經驗是錯誤的合作方式,或者是根本無法與人合作的方式,在我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們就能看清自己曾經是如何解讀它們,并將之化為經驗的。

一般情況下,成功者運用的調控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認知法

就是通過全面、辯證地看待自身情況和外部評價,認識到人不是神,既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會全知全能這樣一種現實人生。

二、轉移法

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感興趣也最能體現,自己價值的活動中去,可通過致力于書法、繪畫、寫作、制作、收藏等活動,從而淡化和縮小弱項在心理上的自卑陰影,緩解心理的壓力和緊張。

三、領悟法

也是心理分析法,一般要由心理醫生幫助實施。其具體方法是通過自由聯想和對早期經歷的回憶,分析找出導致自卑心態的深層原因,使自卑癥結經過心理分析返回意識層,讓求助者領悟到:有自卑感并不意味自己的實際情況很糟,而是潛藏于意識深處的癥結使然。

四、作業法

如果自卑感已經產生,自信心正在喪失,可采用作業法。方法是先尋找某件比較容易也很有把握完成的事情去做,成功后便會收獲一份喜悅,然后再找另一個目標。在一個時期內,盡量避免承受失敗的挫折,以后隨著自信心的提高,逐步向較難、意義較大的目標努力,通過不斷取得成功,使自信心得以恢復和鞏固。

五、補償法

即通過努力奮斗,以某一方面的突出成就來補償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感(劣等感)。有自卑感就是意識到了自己的弱點,就要設法予以補償。強烈的自卑感,往往會促使人們在其他方面有超常的發展,這就是心理學上的“代償作用”。即是通過補償的方式揚長避短,把自卑感轉化為自強不息的推動力量。耳聾的貝多芬,卻成了劃時代的“樂圣”;許多人都是在這種補償的奮斗中成為出眾的人的。

在生活里,每個人幾乎都有機會認識到存在于自己身上的自卑感,或多,或少,它在你的一生里總有出場機會。

我們鼓勵大家培養的是完整人格、人生價值觀和社會價值觀,能正確地理解職業、社會、家庭等觀念,以便更好地克服自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
0人已踩 10人已贊

服務與支持

給力心理APP

給力心理APP
給力心理
AP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激情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香蕉久久成人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a∨| av天堂永久资源网| 日韩欧美一二三|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男女性潮高清免费网站| 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升级完成| 国产精品亚洲四区在线观看| 99re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女人色毛片女人色毛片中国|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本高清色www网站色|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美国一级片免费| 国产凸凹视频一区二区| 免费成人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99在线热视频只有精品免费| 小草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aⅴ人妻一区二区|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欧美V国产V亚洲V日韩九九| 亚洲成人激情小说| 毛片基地在线观看| 亚色九九九全国免费视频| 秋霞日韩久久理论电影| 午夜三级A三级三点在线观看| 色多多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网站 | 日产精品卡二卡三卡四卡乱码视频| 九月婷婷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 男女过程很爽的视频网站| 卡一卡2卡3高清乱码网| 色吊丝最新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