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世界衛生組織在3月11日宣布COVID-19為大流行病時,大多數人并沒有意識到它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多大的改變。除了幾個月的隔離和數百萬人失業之外,它還改變了我們工作、社交、約會和表達感情的方式。但一個經常被忽視的事實是,病毒也改變了我們悲傷的方式。
截至6月下旬,美國已經有超過11萬人死于冠狀病毒,全球有超過46萬人死于冠狀病毒。人們認識的人因病毒去世的情況已經越來越普遍。而且,即使在這場危機中,人們仍然不斷死于更典型的疾病,如癌癥、心臟病和眾多與年齡有關的原因。有很多悲痛的事情要去做。
遺憾的是,我們正常的哀悼方式往往無法使用。雖然考慮到各州重新開放的速度較慢,有些可能,但由于集會的限制和人們不愿意旅行,親自參加的葬禮、追悼會和宗教集會仍然經常不會發生,至少不是我們習慣的形式。此外,由于隔離限制,家屬往往被禁止見那些已被COVID-19送進醫院的親人。
最近我和一位80歲的老太太的女兒聊天,她突然生病了。她把母親送到醫院后才意識到,如果她死了,這趟車將是他們最后一次見面。"我覺得很內疚。"她告訴我。"我甚至沒有說再見!" 幸運的是,她的媽媽活了下來。但是,對許多人來說,他們的親人不會恢復,這一事實可能導致強烈的內疚感。不幸的是,研究表明,內疚感與加劇的悲傷和抑郁有關。
內疚并不是悲傷的一個新部分。即使在大流行之前,它也是一種相對常見的情緒,在失去之后,特別是在家庭照顧者中體驗。雖然有時真的有值得感到內疚的事情,但往往不是這樣。相反,內疚感經常是由于扭曲的思維造成的--也就是說,對自己太苛刻了。照顧者往往對自己期望過高,當他們沒有達到這些期望時就會自責。重要的是,當這種想法發生時要注意到它,因為它可以阻礙健康的悲傷。
這里有三種常見的方式,我們可以在失去親人后對自己太苛刻,以及一些關于如何對自己更友善的提示。
#1. "我說得不夠多,做得不夠多。"
人們經常后悔在與失去的親人的關系中留下了一些未說或未做的事情。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應該對親人表達更多的感激之情,應該更經常地說 "我愛你",或者應該帶他們去最喜歡的地方最后一次。尤其是在冠狀病毒大流行的情況下,人們可能會覺得自己應該在親人去世的時候陪在他們身邊,盡管這實際上可能是不可能的。
這種自我批評的思維有時被稱為 "應該的暴政"。人們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們沒有做的事情上--他們覺得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卻忘記了他們實際做的所有事情! 他們與親人的關系可能有很多方面是牢固的。
在大流行之前,我記得一位老人的女兒因肺癌去世。她為了陪他,四次飛越全國,拋下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不在的時候,她經常打電話問候他和母親的情況。當她聽說他的健康狀況突然下降時,她飛到他的床邊,卻發現自己已經錯過了他的死亡時刻。
她折磨了自己好幾個星期,指責自己是個壞女兒,因為她 "應該 "在那里。看到她對自己的苛責,母親終于握住她的手說:"你父親死的時候,根本不在乎你在不在。他知道你是愛他的,你一次又一次地向他表明了這一點。" 就像她母親提醒她的那樣,我們每個人都不要忘記自己其實已經為親人做了什么。
#2. "我做了錯誤的決定。"
有些護理人員責怪自己在親人的醫療護理中做出了 "錯誤的決定"。我記得有一個人,他85歲的祖母一直說,她去世時想在家里。隨著她的身體越來越虛弱,他甚至搬到她家去照顧她,這樣她的愿望就可以實現了。可是,當她摔倒后,髖部骨折,他聽從醫生的建議,用救護車把她送到醫院。去醫院的路上,對她來說是一種創傷,她痛哭流涕,神志不清。不幸的是,就在進入醫院幾個小時后,她就去世了。他感到非常內疚。"我應該把她留在家里。"他說。"都是我的錯,她才會這樣死去。"
這是個艱難的故事。現在回想起來,也許他的祖母留在家里會更好。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意識到,他以當時所掌握的信息做出了最好的決定。他不知道她會死的時候。他只知道他奶奶很痛苦,醫生建議帶她去醫院。這不是他的錯。他的祖母病得很重。
同樣,每當我們覺得自己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時,重要的是要問問自己,在我們當時所知道的情況下,我們是否做出了最好的決定。沒有人因為看不到未來而受到責備。
#3. "我是個可怕的人。"
正如已經提到的,喪親者往往會留下揮之不去的輕度后悔或內疚的感覺。這些感覺一般是可以控制的,很少造成長期的困難。自我厭惡的感覺可能更有問題。當有人認為他們所愛的人的死亡都是他們的錯時,他們可能會開始感到自己毫無價值和可怕。正常的愧疚感來自于希望我們做了不同的事情。但當我們相信自己是個可怕的人時,正常的內疚感會變成自我厭惡。
就像后悔和內疚一樣,自我厭惡往往是由于對自己太苛刻的結果。不幸的是,有這種感覺的人有時很難看清楚這一點。因此,當我們的感覺超越了內疚感而延伸到自我厭惡感時,與人傾訴往往很重要。無論是心理咨詢師、神職人員還是朋友,其他人對我們的情況往往比我們有更清晰的看法。他們可以幫助我們意識到什么時候我們對自己太苛刻了。
誰也不知道這場大流行會在長期內如何改變人們的哀悼方式。然而,就目前而言,如果你正在悲傷,對自己好一點很重要。我們正處于一個歷史時期,許多人被切斷了他們通常可以獲得的社會儀式和面對面的支持。在這個不尋常的時代,即使是我們當中最聰明的人也常常不知道什么是正確的行動方案。如果你在悲傷的過程中感到內疚,那么提醒自己,即使在理想的情況下,沒有人是完美的,更不用說在我們目前所處的這個遠非完美的世界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