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有位媽媽過來咨詢孩子沉迷手機的事情,兒子還在上小學三年級,不僅沉迷游戲不能自拔:每天晚上凌晨開始躲在被窩里打游戲,還偷偷花錢買皮膚、偷偷用家長的錢打賞網絡主播,然后再把微信轉賬記錄給悄悄刪掉。
類似的事情網上也報道過很多,例如這條新聞:10歲女孩6天打賞主播2萬元,假裝用手機學習,還刪掉了支付憑證。
這些孩子在父母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網絡支付花掉父母幾萬甚至十幾萬元。
《中國青少年網癮數據報告》顯示,我國“網癮”少年已超過200萬人。
孩子沉迷手機成了無數父母最頭疼的事。
?
01.沉迷手機,近視率大幅上升!
?
教育部調研顯示,我國近視人數超6億,青少年近視率超過50%。與2019年底相比,半年來學生近視率增加了11.7%。青少年兒童近視防控工作迫在眉睫。
其實去年的形勢就已經“驚人”了,國家衛健委2019年4月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全國青少年兒童總體近視率為53.6%。其中,初中生近視率達71.6%,高中生達81%。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煩惱:一到周末或假期,孩子們就會自動開啟游戲模式,手機不離手,吃飯看手機,睡覺還看手機,甚至很多孩子都通宵打游戲。雖說適當娛樂還是需要的,但是游戲玩多了,也會產生很多不好的影響。
首先,經常玩手機是會引起近視的,經常性地使用手機會引起視疲勞,對于正在發育的孩子們來說,很容易損傷視神經。因為眼睛離手機過近,在不注意用眼的情況下,就會導致視力下降。
?
02.沉迷手機,成績下降近50分!
?
三年級的東東,在上學期的期末考試中,數學從92分跌到63分,語文從90分跌到71分,相比二年級,足足退步了近50分!
50分意味著什么?這僅僅只是在小學三年級,以后的小升初,還有中高考,這50分的差距將有可能變成100分,甚至更多!
東東媽媽最頭痛的問題,就是孩子太容易能玩到手機了。
“抖音、王者榮耀、吃雞……這些我沒接觸過的東西,在東東眼里都成了家常便飯。兒子玩起手機來,可以忘記吃飯、忘記寫作業,甚至忘記時間。”
手機毀掉的不僅是成績,還有孩子以后的人生!
“等到了假期,孩子有了大把的時間,再加上我和老公要上班,爺爺奶奶又不忍心打罵,孩子玩手機就更加肆無忌憚!”
東東媽媽當時就只有一個念頭,無論如何也不能讓手機毀了孩子。
先是沒收了東東的手機,然后東東子買了一堆教輔書和課外書,把孩子關在書房。
東東媽媽以為沒有了手機,孩子自然會好好看書學習。
但是,東東對著書本不是發呆,就是開小差,一道簡單的數學題想半天,完全沒有任何興趣、任何心思放在學習上。
滿腦子都是,“媽媽,我什么時候可以玩手機?”
?
03.讓孩子戒掉手機,健康生活、學習。
?
很多父母們只看到孩子沉迷手機的現狀,卻沒有深思背后的原因。
?
就是因為大多數家長言傳身教,自己都不會學習、不愛學習,整天捧著手機,孩子有樣學樣,才這樣沉迷啊!
父母沒有更早地培養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所以一旦孩子在游戲中得到了這些,他們就會認為——手機是最好的東西,能給予他們想要的精神滿足。
孩子手機上癮后,禁止孩子玩手機的做法根本只是治標不治本,孩子反而會花更多心思在怎么和家長斗智斗勇玩手機上!
那么,到底需要怎么做呢?
當孩子出現沉迷手機游戲的情況,家長在說教和責備之前,先看看這2點,你有沒有做到呢?
1.你多久沒有“管”過孩子了?
以下的場景,你是不是也很熟悉?
我工作太忙了平時沒時間管孩子;
孩子爸從來不管孩子,我一個人帶很吃力;
孩子太吵,給他部手機立馬就安靜下來;
讓孩子寫作業,自己在旁邊玩手機、聊天;
······
2.我打的不是游戲!是孤獨和榮譽
比沉迷游戲更可怕的是:孩子一直生活在和游戲一樣的虛幻關系中。
你可以自檢一下——有多久孩子沒有粘你了,當孩子來到你身邊親昵時,或者陪孩子寫作業時,不出10分鐘:
爸爸必然會說:“我要忙了,你找媽媽去玩。”其實轉過頭進了自己的房間,拿起手機就開始瞎看。
媽媽也會說:你自己做,做完了喊我!
那些沒有被 “真心”陪伴過的孩子,一直都會有一種無可救藥的孤獨感。這就為他將來的“各種成癮”, 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果不走心,哪怕花了再多時間,對孩子來說只是嘮叨和抱怨!
面對孩子日漸沉迷手機,很多家長都采取過這些粗魯的方式:沒收手機、砸了手機、情到不可控時,還打過孩子。哭過,鬧過,繞了一圈,發現問題仍在原地等你。
糾正孩子玩手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一定要用對方法。
1、適當的控制和規定
不能因為玩手機不好,就不讓孩子玩了。這是非常錯誤的行為。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產生一種逆反心理,如果用這種強制性的手段,那么不僅適得其反,還會讓孩子對你產生距離。
家長可以與孩子溝通,進行適當的控制,比如可以規定時間期限去玩。
例如:寫完今天的作業可以玩1~2小時,吃完飯可以玩多久等類似的限定。或者可以告訴孩子,做完一次家務可以玩多久。這樣不僅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有效地控制手機在孩子手上的時間。
2、家長要樹立榜樣
如果家長在家里都無時無刻的捧著手機不放的話,孩子又怎么舍得去放下手機呢?
所以在教導孩子不要做“低頭族”的同時,家長就需要做好一個榜樣。時不時地放下手機,與孩子溝通。
并且家長要堅定自己的態度,說不行就是不行,不能因為孩子的撒嬌和裝可憐就放縱孩子。
3、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游戲為什么吸引人,因為它能夠引起孩子的興趣。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如果家里平時沒有什么娛樂活動,那肯定作為打發時間的第一首選就是方便的手機游戲。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多舉行一些外出活動,或者去培養孩子一些廣泛的興趣愛好,讓孩子把對手機游戲的專注分開,轉移到別的地方去。
4、不要過早地讓孩子擁有手機
因為現在經濟條件的提高,很多家庭都早早的給孩子配備了屬于他們自己的手機。
但這并不利于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所以家長不能過早地讓孩子擁有手機,這就是讓他們不受控的開始,如果你要介入控制,他們會以“這是我的東西,玩多久關你什么事”來反駁。手機的所有權一定要到必要的年齡才能夠給予他們。
5、尋找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進行調整、干預
如果軟硬兼施,各種方法都使用過,依舊沒見任何效果,不妨尋找專業人員的幫助,可以聯系我們預約咨詢,我們有專業的心理咨詢師為你提供幫助。
一部小手機,往往藏著做父母的哲學,也藏著孩子的未來。
所以,與其堵,不如疏,正確的疏導,真誠面對你跟孩子,既理解你自己,也理解孩子,既然我們離不開手機,那么,就跟手機和解,讓手機成為孩子生活中的調劑品,助力孩子學習,而不是讓手機變成洪水猛獸。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