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的獨生子女起來越多地出現了學習困難,許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學習不專心,沒興趣,學習態度不佳,并經常說,孩子就是存心不愛學習,貪玩。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現代教育心理學把這類孩子的現狀稱為學習能力障礙。
什么是學習障礙?
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自己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不是“貪玩”、“不用功”、“不長記性”,而是跟孩子存在某種學習能力障礙有關。“學習有障礙等于弱智嗎?孩子這一生不就毀了嗎?”“我家寶寶聰明可愛,絕不可能有學習障礙!”不少家長對于學習障礙一知半解,不是過分緊張,就是過分放心。
什么是學習障礙呢?據兒童心理咨詢師介紹,兒童學習障礙,也稱學習困難。是指兒童的智力在正常范圍,其智力測驗分數(IQ)大于70,但在學校的學習中卻存在嚴重困難。具體說,即在一門或幾門主要課程(語文、數學等)的學習中有特殊障礙,常常達不到教學大綱規定的及格要求。
據調查:學習障礙兒童在各個年齡階段都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比例,據有關部門抽樣調查,有14%的小學生在某一項或多項功課學習上存在困難,按比例推算,我國14歲以下的少年兒童中大約有6290萬學習障礙兒童。因此,普及學習障礙知識,以便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并幫助這些孩子,是大面積提高我國義務教育質量,幫助學習困難兒童成功地邁入社會的重要舉措。
學習障礙具體表現:
★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很短。
★對讀、寫、算等方面的記憶差;寫字時看一筆寫一筆,做作業的時間拖得太長;寫字常多一畫,少一筆,部首張冠李戴,左右顛倒;
★閱讀時常出現增字、漏字、跳行等現象,或者有速度太快、太慢、停頓次數太多的問題;擅長朗讀或背誦,但讀后對內容一知半解;
★對數學應用題理解困難;計算過程中常忘記進位或者錯位,忽略小數點或不理解運算符號;
★語言發展遲緩,表達能力不足。怕人,遠離別人,害怕擁擠;膽小、害羞、缺乏自信,要么走向極端,通過很強的侵犯性來掩飾自卑;
★動作笨拙,笨手笨腳,常打碎東西;空間定向困難,一轉就暈,不記路;常常跌倒、平衡有問題;
★挑食偏食,吃東西秀氣,用指尖拿東西等等。
學習障礙產生原因
產生學習障礙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包括內部因素(如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和外部因素(如學校、家庭、生活環境等方面的因素)兩方面。事實上,在形成學習困難的過程中,這些因素可單獨作用,也可能相互作用。
內部因素:一些兒童學習困難可能與腦損傷、腦發育不良、遺傳、感染或營養不良有關。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個或幾個的組合都可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兒童學習能力的發展。
外部因素:兒童生活的社會與文化背景對兒童的學習有很大影響。
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獨生子,從小嬌生慣養。可以說,家長們過分溺愛孩子、過度包辦是影響孩子學習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而獨生子女與同齡孩子溝通少,常常一個人在家做智力游戲,動作性游戲極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孩子語言、動作能力的發展;另外,學業負擔越來越重、家長期望過高,給幼小的孩子們無形中制造了許多緊張情緒;家長沒有及時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家庭氛圍不和諧及因偏食造成的兒童營養不良,也易引發孩子的學習障礙。
如何克服學習障礙?
目前,在我國克服學習障礙、開發兒童潛能都是國家教育部的重點研究課題。據兒童心理咨詢師介紹,克服學習障礙主要是克服聽、說、讀、寫、算等基本學習能力的落后或不足,這種學習能力的不足是可以借助有針對性的訓練來彌補的。專家指出,對學習障礙的矯治,年齡越小效果越好,5至10歲是矯治的關鍵期。
作為家長,要讓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鍛煉其手腦眼耳的協調能力,同時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圍。如果孩子確實存在學習能力上的不足,家長就要根據這些不足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訓練。比如孩子寫字時看一筆寫一筆,做作業的時間拖得太長,這是視覺動作統合協調能力落后,可讓孩子做圖形辨異、仿繪來訓練孩子視覺對距離、長短及空間位置的把握,還可讓孩子多進行手眼協作的運動,如剪紙、走迷宮或譯碼等。對年齡較小的孩子,進行拍球、丟接球或跳繩訓練也會有所幫助。
老師則應該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并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他們,多表揚、多鼓勵,其學習熱情和能力一定會顯著提高。必要時還可找有關專家或醫生對孩子進行學習能力的診斷與咨詢,如果條件允許,還可到專門的學習能力訓練場所進行特殊的有針對性的訓練。相信只要通過各方努力,孩子的學習效率、學習成績會有極大提高的,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們同樣可以自豪地說:“我可以更好!”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