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內孤獨,如何面對?
個人原創
王煥敏
發表時間:2022-07-25 17:20:05
1765
0
5

?親密關系中,不知你有無這樣的感覺 :
兩個人一起生活,時常感到不快樂,很多事情都要自己面對;有時,對方就在身邊,可卻時常感到孤獨。
人生而孤獨,我們每個人,終已一生,都在和這種感覺博弈;而擺脫孤獨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別人建立穩定的關系,這樣的關系最好能夠親密,能夠讓彼此融為一體;我們在人海中尋覓到另一半,結合而成一個整體。理論上來說,婚姻是兩個人在同一屋檐下,去共同經歷和面對一些事情,而這也正是我們建立親密關系的意義。
遺憾的是,不是所有的婚姻都能讓人感覺滿意,而婚姻中的孤獨,有時還會讓人很絕望;
來訪者小一,提到自己在婚姻中的痛苦,丈夫酗酒,也難溝通,她能怎么辦呢?她的丈夫不顧及她的感受,身邊的人只是給她提建議,沒有人知道,小一的內心世界里,她的感受是什么,沒人聽她的心里話,她感到自己是那么孤獨;
婚姻關系里,他無法被你依賴,你也感覺不到被依賴。婚姻本來應有的功能沒有體現出來,更談不上有親密,有了心事,彼此也不會分享。
如果是這樣,也許是,你正面臨著婚內孤獨;
或許,你會遺憾自己,婚前沒能睜大眼睛;其實,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我們的依戀模式。
心理學上有個實驗,有一只綁著奶瓶的鐵猴子和一只沒有奶瓶的布猴子,然后讓猴子寶寶選擇,結果發現,猴子寶寶先在鐵猴子那里汲取足夠的營養,然后投入布猴子媽媽的懷抱。也就是說,除了食物,靈長類動物包括人在內,需要溫暖的感受。就象提供溫暖和耐心的母親,從來不會讓孩子覺得冰冷和拒絕,這是一種愛的感覺。
只是不是每個人,都能這么地幸運;有個能夠及時響應自己的需要,給到足夠的愛的媽媽,自小就有著安全的依戀關系 ;其實我們很多人,是不安全地依戀模式;有的自小就被寄養,或留守;也有的是,也和母親家人在一起生活,但遭遇了凌虐,或者是忽視;自小形成的關系經驗是糟糕的,感受不到溫暖和關愛;很多時候,凡事得靠自己,去面對一切。
所以,不妨去看一看,自己的成長經歷如何,有著怎樣的依戀類型。當在婚姻中,感覺到對方冷漠,不回應我們,感到孤獨或想要憤怒時,在當下的那一刻,去看一看,這樣的場景是否熟悉,借著當下的情緒或感受,探索自己;認識自己越多,越能幫助自己,走出孤獨。
無論如何,感受是自己的,還是要靠自己努力!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
兩個人一起生活,時常感到不快樂,很多事情都要自己面對;有時,對方就在身邊,可卻時常感到孤獨。
人生而孤獨,我們每個人,終已一生,都在和這種感覺博弈;而擺脫孤獨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別人建立穩定的關系,這樣的關系最好能夠親密,能夠讓彼此融為一體;我們在人海中尋覓到另一半,結合而成一個整體。理論上來說,婚姻是兩個人在同一屋檐下,去共同經歷和面對一些事情,而這也正是我們建立親密關系的意義。
遺憾的是,不是所有的婚姻都能讓人感覺滿意,而婚姻中的孤獨,有時還會讓人很絕望;
來訪者小一,提到自己在婚姻中的痛苦,丈夫酗酒,也難溝通,她能怎么辦呢?她的丈夫不顧及她的感受,身邊的人只是給她提建議,沒有人知道,小一的內心世界里,她的感受是什么,沒人聽她的心里話,她感到自己是那么孤獨;
婚姻關系里,他無法被你依賴,你也感覺不到被依賴。婚姻本來應有的功能沒有體現出來,更談不上有親密,有了心事,彼此也不會分享。
如果是這樣,也許是,你正面臨著婚內孤獨;
或許,你會遺憾自己,婚前沒能睜大眼睛;其實,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我們的依戀模式。
心理學上有個實驗,有一只綁著奶瓶的鐵猴子和一只沒有奶瓶的布猴子,然后讓猴子寶寶選擇,結果發現,猴子寶寶先在鐵猴子那里汲取足夠的營養,然后投入布猴子媽媽的懷抱。也就是說,除了食物,靈長類動物包括人在內,需要溫暖的感受。就象提供溫暖和耐心的母親,從來不會讓孩子覺得冰冷和拒絕,這是一種愛的感覺。
只是不是每個人,都能這么地幸運;有個能夠及時響應自己的需要,給到足夠的愛的媽媽,自小就有著安全的依戀關系 ;其實我們很多人,是不安全地依戀模式;有的自小就被寄養,或留守;也有的是,也和母親家人在一起生活,但遭遇了凌虐,或者是忽視;自小形成的關系經驗是糟糕的,感受不到溫暖和關愛;很多時候,凡事得靠自己,去面對一切。
所以,不妨去看一看,自己的成長經歷如何,有著怎樣的依戀類型。當在婚姻中,感覺到對方冷漠,不回應我們,感到孤獨或想要憤怒時,在當下的那一刻,去看一看,這樣的場景是否熟悉,借著當下的情緒或感受,探索自己;認識自己越多,越能幫助自己,走出孤獨。
無論如何,感受是自己的,還是要靠自己努力!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
0人已踩
5人已贊
作者文章
婚內孤獨,如何面對?
文章探討了親密關系中的孤獨感,分析了婚姻中可能出現的溝通障礙和情感疏離,并引入心理學中的依戀模式理論來解釋這些現象。通過真實案例和實驗研究,文章幫助讀者理解婚姻孤獨的根源,并提供了自我探索的建議。
1765
5
0
親密關系中,為何會有痛苦!
文章探討了理想化如何導致人際關系中的不滿,分析了童年未滿足需求如何影響成年后的期待和幻想,并提出了如何正視這些理想主義對現實關系的影響。
1493
1
0
我這是怎么了?
一一也說情感忽視
文章探討了童年情感忽視對成年后心理狀態的影響,表現為孤獨、自我否定和關系障礙。作者分析了情感忽視的形成機制,并提供了三個具體解決方案:建立安全情感連接、自我接納和參與群體活動。文章旨在幫助讀者認識并改善由情感忽視帶來的心理困擾。
1980
9
1
語音通話
私聊
相關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