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不完全統計,約80%的人群在不同的階段、時期都患有間歇性“藍瘦香菇“癥,俗稱:”心情不好“!而其中30%的人會選擇和閨蜜、親友傾訴,俗稱:”聊天“,40%的人選擇隱忍,不愿和他人分享內心的痛苦,30%的人會選擇求助心理咨詢師。
其實,大多數的人都有過類似的體驗,當你把傷心、難過的事情,或者出謀劃策的事情和親友、閨蜜分享,得到的不是餿主意就是對方如下的術語:
”這有什么好難過的,你呀,就是太矯情了!”
“被人欺負了?打回去呀!”
“分手了?為什么分手?是不是你不好了?”
于是,最后的結果是,要么你隱忍,不打算再和人進行分享你的心事,一小部分的人,因為童年的創傷和隱忍的時間過長,沒有足夠得到情緒的宣泄,從而導致了抑郁癥;
而大部分的人,還是可以走過隱忍、孤獨的狀態。于是,有的自我療愈、自我成長,有的在崩潰的邊緣選擇了尋找心理咨詢師,從而走出了心情的泥潭。
但是在通往心理咨詢師的路上,其中又有80%的人群,對這份職業是抱著觀望的態度,只有因為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去看心理咨詢師就是等同于去醫院精神科,就是等同于抑郁癥、精神方面出現了疾病。還有部分人會把情感主播、低俗文化陪聊等同于心理咨詢師。
僅有20%的人群,是完全認同并且接納。
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人士是需要做心理咨詢的呢?心理咨詢師又是給哪些藍瘦、香茹的人群進行問診的呢?
在這里,我給你科普一二,一般有如下四類人群需要接受心理咨詢:
一、需要職業規劃的人群:其實每一個美國總統的身后,在他們競選前都有一到N個專業的心理咨詢師,為他們量身打造他們的穿衣風格、顏色搭配、面部表情情緒微管理、競選演講關鍵詞以及心理調控。
而心理咨詢師的專業細化分類之一的職業,又稱:職業規劃師。是專門為職場人士提供:
1)職場中即將面試、崗位競騁演講的人群:面試中的簡歷優化、演講稿撰寫修改、面試穿衣服裝搭配、HR就業應對指南、聲音、氣質、禮儀等培訓;
2)需要職場、學業減壓人群:像工作996、想考985壓力山大的員工和考生。為這類的人群做好職場人際關系分析、壓力產生原因剖析及解決方案;
3)辭職轉行、創業人群:為突破職業瓶頸的人群進行職業興趣測評,理清擇業的方向;
二、需要改善親子關系的人群:在如今一寫作業家長就雞飛狗跳、一到寒暑假網絡少年成癮的案例層出不窮,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青春期叛逆、青春后叛逆都束手無策的年代,兒童的胎教、早教、幼教及青春期性教育的科普及應對措施;
三、需要提升婚姻戀愛關系的人群: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情感,面對分手、出軌、外遇、婆媳關系、夫妻關系有效溝通的促進、改善;
四、確診精神疾患已經康復需要心理輔助的人群:已經被確診的抑郁癥、焦慮癥、精分癥通過服藥、治療后明確即將康復的患者,需要通過心理咨詢進行輔導治療的人群。當然,如果被確診為精神疾患未康復的患者是禁止心理咨詢師單方面的介入;
其實,看心理咨詢師這件事情本身并不丟人,然而,是人們把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咨詢師角色的標簽化,讓越來越多的人群陷入迷茫。甚至連80%的精神科醫生都認為他們就是心理咨詢師。當然,在看精神類疾患的來訪者,他們擁有了不可動搖的處方權和治療權,心理咨詢師不能越權,但面對職業規劃、親子教育、婚姻情感,他們又相差甚遠。
另一個需要聲明的是:網絡上的情感主播、情感作家、陪聊服務,并不等同于心理咨詢師。她們無非是有過能說會道的工作經驗和寫作文筆好的經歷,從而讓你誤以為她們的存在是等同心理咨詢師。
這一點,也希望來訪者在選擇的時候,要認清。至少,要選擇心理咨詢師的時候,要選擇二級、三級或中科院拿證的咨詢師。其實即使拿了二級證的咨詢師有80%都只是一紙證書的文化,自己的問題都沒整明白,還敢開著高額的價格,漫天要價。
最后,祝每一個藍瘦香菇的你,都有一個好心情。找一個睿智的朋友或咨詢師會比十個閨蜜進行傾訴或自我療傷,會讓你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