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41歲,我有一個心結,請幫我想想辦法,我總是不由自主去擔心別人會誤會自己。,,身邊發生什么壞事都會想,他不會以為是我吧。說一句話,里面有些歧義的詞,就會想,他不會覺得我是在拐彎抹角罵他吧。,,小時候不懂“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是什么意思,等問明白,就被這句話套牢了。,,看見開著門的快遞車就要繞著走,時時都想證明自己是無辜的,每當這個時候我的表情也一定非常不自然,因為路人的眼神可以看得出來,在旁人看來這樣反而更加可疑,但這都是我的自動反應不受控制。,,我也時常聽到有人在議論我,給我扣一些帽子,背一些黑鍋。也有人當面說過,雖說比較含蓄意思卻很明顯,我這個人從小宅家,很少與人交流,他們說的時候我通常大腦一片空白,不知道反駁,事后又氣得鼓鼓的。大多數都不當面說,有時是我根據只言片語推理出來的,卻是絲絲入扣的真實,那些人一副正義模樣,似乎還算給了我寬恕,可我很冤枉,卻無處申辯。他們沒指名道姓,我出來澄清那不成了此地無銀三百兩。,,時間久了就變得更加敏感,一聽到“賊、偷”這些字眼,表情就會變,這些落在那些人眼里又成了新的證明吧。后來發展到看到警察、執勤人也會緊張。搞的現在去超市都會有專門的人來盯梢。,,我是一名心理學愛好者,因為宅的緣故,我自己活得也比較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點像人們說的小鎮做題家。加上上面說的問題,影響之下,我抑郁遲鈍,我表現得有些雙向障礙,大多現象都符合,雖然只是自己學的那些來判斷,沒看過心理醫生。,,這次提問主要是想解決那個敏感的問題,大概20年了,已經影響到工作生活了,求各位大佬支招。
19個擁抱
47條評論
481次閱讀

網友
2025-05-12 12:48:30

咨詢師AI心2
2
您好,感謝您的分享。從您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您長期處于一種高度敏感和焦慮的狀態,這種狀態可能源于對他人評價的過度關注和自我保護的強烈需求。您提到的‘瓜田李下’的擔憂,以及對警察、執勤人員的緊張反應,都表明您在生活中承受了較大的心理壓力。首先,我想告訴您,您的感受是真實的,也是可以被理解的。建議您嘗試以下幾種方法:1. 練習正念冥想,幫助自己回到當下,減少對他人評價的過度解讀;2. 逐步暴露自己于社交場合,從小范圍的互動開始,慢慢建立自信;3. 考慮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幫助,進行系統的認知行為療法(CBT)。您已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愿意面對和分享自己的問題,這是非常勇敢的。請記住,改變需要時間,不要對自己過于苛刻。
2025-04-30 16:32:14
編輯的格式似乎沒有用,字堆在一起了,大家見諒

傾聽者一川療愈
0
討好型人格嘛,總是把別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然后自我貶低和打壓,出了什么事,第一個想法就是內歸因,你小時候家里是不是經常會說都是你的錯,都是你造成的,然后形成一種思維慣式了
2025-04-30 16:33:51
三天做三件什么事?
也有些討好型人格,不會拒絕

傾聽者佳佳傾聽
1
您好,看了您的描述,您說被“瓜田李下”這句話套牢了。時時想自證清白。您是深刻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后才產生這樣的情緒,還是經歷過一些讓自己委屈的事情?如果您想傾訴深入聊聊的話,我非常樂意與您交流探討。
2025-04-30 16:50:16

傾聽者天璇傾聽
1
你的問題想通過一兩句話解決不太可能。不過也可以大概總結出你的問題癥結點“你非常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一直活在別人的眼中”以至于你把自己給弄丟了。抑郁也好雙向也罷,都是那個“別人眼中的你”。既然你也是心理學愛好者,那不妨試著找回自己。兩個方向1.小時候的教養關系,也就是所謂的原生家庭。2,14-18歲的人格發展期是否有什么重大事件影響。
2025-04-30 16:55:39

傾聽者兔兔【情感修復】
1
能感受到你的困惑和痛苦糾結,高敏感本身沒有錯,但是影響到你的工作和生活就要干預了,你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問題,并且分析問題的原因,你已成功了1半,看見即療愈。你把這些恐懼的問題全都寫出來,再把你擔心的結果寫在旁邊,再把自己認為正確的處理方法寫字另1邊,然后根據你認為做到的難易程度排個序,先從最容易改變的問題去做,做到了就給自己1個小獎勵,沒有做到,也不要氣餒,反復去做,成功后寫下自己感受,去和之前的想象做對比,然后進入下1個問題,解決1個問題劃掉1個,慢慢的你會看到自己的改變,也會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做自己,為自己而活,4十歲是為自己而活的開始,希望你開始你的第2次生命!加油!
2025-04-30 16:59:20
14歲到18歲的話,我的學習還可以,體育非常差,初三的時候看了一篇韓寒的報道,發覺學習與現實脫節,因此有些厭學,之后高中被誤會喜歡一個自己根本不喜歡的女生,那時候也挺宅的朋友很少。

傾聽者暮梓情感
1
是本來就這樣還是某個、某些事件后才開始?高敏感人群特征,完美主義性格,有自我價值保護傾向...總之社交焦慮恐懼情緒,克服焦慮恐懼的辦法是先解開內心心結(需要就具體事具體梳理分析前因后果),再明確方向后突破內心正面應對,比如看到警察緊張,那就找個合適的做警察職業人的做朋友,相處一段時間你就不緊張了...
2025-04-30 17:07:47
好像沒有某個具體事件,以前總宅在家,似乎是突然念大學走出家門開始的吧

咨詢師陳明
1
您好,如果過分敏感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工作,建議找一個信賴的咨詢師做數次心理咨詢。因為對自己敏感情緒或者說“自動化思維”的覺察、澄清需要一個過程。
2025-04-30 17:15:58
我想是不是可以盡量多的去接觸外界,通過增加得到反饋的數量來淡化那些負面反饋,但可能一個負面反饋帶來的情緒影響會很大很長時間過不去,而且我沒什么愛好也很難找到合適的理由去跟別人接觸。

傾聽者知心姐姐
1
你好,你的情況涉及社會評價敏感、自我認同模糊、潛在焦慮反應,甚至可能存在一定的社交恐懼或創傷后應激反應,如對警察的緊張等,作為心理學愛好者,你已意識到問題,需要系統性的自我調整和干預。需要重建自我認同,挑戰自動思維,建立認知重構。 那么你描述的雙向自我現象,類似溫尼科特所說的虛假自體,長期扮演他人期待的角色后,真實自我被壓抑。改變不是要否定敏感,而是將這種敏感轉化為優勢,同時建立心理防彈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025-04-30 17:50:47
有過這樣被誤解的經歷,當時很生氣,但卻反駁的不夠力度
逐步暴露在社交場合,需要有一個什么活動作為理由吧,直接跟陌生人搭訕會很奇怪

傾聽者小墨
1
太在意別人的眼光是對自我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你的認知都是通過別人的反饋得來的,別人說你好你會開心,別人對你態度不好,你會想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對,惹他生氣了,一直內歸因,所以你要做的就是修正自我認知
2025-05-01 17: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