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前兩天,我朋友的女兒小娟,打電話給我,要辭職。我感到驚訝,這個工作是她花了半年時間,好不容易才找到,也是她相對滿意的工作。
小娟,28歲,有輕度抑郁。前段時間,因為跟男朋友分手,自己一天只吃一頓飯。在這樣情況,都沒有辭職。是什么讓她現在決定要放棄這份工作。
了解情況知道:小娟公司某個部門缺人手,把她從借調到這個部門。這個部門,對她來說,是個全新工作崗位。
以前,她從沒有接觸過。公司在上崗前也沒有做培訓,直接上崗.邊做邊學,這對她來,困難有高.她在工作中常出錯。跟她一同借調的還有一個另女孩,而這個女孩在新工作崗位,卻能迅速上手。
最糟糕的是,部門要求,每個人員在群里,匯報當天的工作完成情況。每次小娟績效總是排在最后一名。
她感到特別的難堪和挫敗。焦慮情緒和自我否認情緒撲面而來。每天的工作,對她來說就是煎熬。
0 2
對于挫敗感,可能每個人都會經歷的,當自已不能勝任一份工作就會產生挫敗感。當與同齡人比較有差距時候;當被領導批的時候;當自已努力卻達不到目標時候,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首先,覺察情緒。
有時候,當我們陷入挫敗的時候,常常會陷入到情緒當中。腦袋里出現一連串的自我攻擊。同時,曾經挫敗的事情和場景又會象洪水一樣奔涌而來,浸吞著我的大腦,電影一般的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這些都讓我們陷入的深深的自我否定中。而這個時候,你或許并沒有覺察到,只顧沉浸情緒當中,不能出來。
覺察情緒,就是按下負面情緒暫停鍵的開始。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去感受這分情緒在我們身體的哪個部位。這個部位,是什么感覺。是冷的還是熱的,是疼的,還是酸的。還是什么感覺沒有,去感受它。
當你的感覺被你覺察到了,你的情緒就會平穩下來,而你的情緒平穩下來,才能更好的去解決當下的問題
03
第二、接納你的情緒。
當你覺察到自已情緒時候,要接納它。允許此刻自已難過,也允許自已傷心。
你可以哭一場,也可以找人訴說。你也可以想象在我們的心里還有一個沒長大的孩子,現在正在哭泣。你需要對自已內在的個這個說點么,是要抱抱她,心疼她。還是不停的指責,不停的否定呢?
當情緒被理解,被看見了,情緒就會消散。所以你需要是理解,接納那個當下無助的你,需要被你看見。
04
第三,合理歸因
簡單來說,歸因就是我們對于事件的解釋,是什么導致了這個事件的發生。
像小娟這樣內向性格人,習慣把問題歸到自已身上,進行自我攻擊。沒有從客觀的條件去分析事實。沒有看到在事件中,她也有值得點贊的那部份。
在事例,小娟在自已抑郁情況下,依然能堅持工作。這份努力和堅持,她并沒有看見。而只是看見自已不如別人。
小娟是臨時抽調,也沒有參加崗前培訓,對于工作本身是有一定難度的。不需要去跟別人比較,只跟自已比較就好。當我們看見自已的這份不容易,這份積極的一面,這份看見會匯成一股能量給予我們支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去應對困難。
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指責自已,就象一個孩子總是被父母批評,批評多了,自已都懷疑自已,是不是天生就是個笨孩子。
當我們在指責自已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問自已一個問題:“我這樣指責自已,有好處嗎?對解決問題有幫助嗎?”當我們這樣問自已的時候,心中自已會有答案。
05
四、拆分你的問題
問題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或許,我們感覺它是困難的。程度是巨大的,是無法超越,也不無法解決的。但如果我們把它拆分成一個一個的小問題,那大問題就變成了小問題。
你需要先把導致問題的原因找出來。
對每個問題,列出解決方案。
能給你提供幫助資源一并列出。
?
大問題化成小問題,小問題化沒了,自然就不是問題了。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