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青春期孩子溝通為什么難上加難?
轉載文章
趙曉寧
發表時間:2021-10-28 10:58:47
2733
1
4

當孩子走到青春期,一些父母感覺到和孩子的溝通陷入了僵局。
“他一句話也不和我說, 即使說,也僅限于非常粗淺的交流,我無法了解他的想法。”
另一位爸爸說:“我感覺到了強烈的對抗。我眼看著他遇到了困難,但因為沒有辦法交流,我根本提供不了幫助。”
另外一方面,孩子卻是完全相反的反饋。
“我想和他們聊聊,但是只要一開口,我就感受到被嫌棄的感覺,要么就是嘮叨,這讓我很煩,我就不想再說話了。”
與青春期孩子溝通為什么難上加難?
孩子愿意對話的4個現實條件:
孩子邁入人生新的發展階段,身心巨變交織帶來的內在壓力、困惑,讓他們迫切需要尋找到答案,他們希望有人可以傾訴。
最親近的父母原本是他們最安全的傾訴對象,但是為什么他們有交流的需求,卻對父母封閉呢?
青少年愿意和父母交流基于4個現實條件的滿足:
1、合適的時間和方式
在他們認為合適的時間,而不是父母覺得恰當的時間,以他們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父母強加的形式,這種情況下,他們更愿意敞開自己。
2、關于隱私
他們不會談論他們認為是隱私的事,即便父母認為是很重要需要知道的。這個隱私是關于自己的,也可能包括同學、朋友、學校等他認為不便于向父母公開的。
3、溝通中的感受
他們會很在意溝通帶給他們的感受,如果感到“脅迫”、“被控制”,“被審問”,他們很快就會關閉交流的渠道。
4、父母的態度
他們會很在意父母的態度,如果感到敷衍、心不在焉、不耐煩、帶著自己的主觀預設,他們也不愿意進行溝通。
1人已踩
4人已贊
0長程個案
12.5%
續單率
19咨詢時
1.36
性價比
4原創文章
作者文章
從心開始,解決睡眠問題
文章探討了失眠問題的根源解決之道,提出通過重塑睡眠信念系統而非依賴藥物來改善睡眠質量。詳細解釋了信念系統的構成、不健康信念的表現,以及如何通過心理咨詢和潛意識調整來建立健康的睡眠信念。
4498
3
0
我應該跟初戀復合么??
文章探討了與初戀重逢的心理現象,指出人們往往追求的是過去的感覺而非現實中的那個人。通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論,解釋了這種欲望的本質,并提醒讀者執著于重現過去的感覺會導致失望。文章建議放下過去的執念,轉而與伴侶共同構建未來的幸福生活,強調了積極認知模式對生活方向的影響。
4355
1
0
終于可以自由活動了,為啥我還是睡不著呢?
文章探討了中國失眠問題的普遍性及其背后的心理原因,包括焦慮、高批判區、抑郁型失眠和疑似失眠者等不同類型,并提出了放下意識以促進睡眠的建議。
4487
6
0
語音通話
私聊
相關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