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孩子真正的獨立
個人原創
易芳
發表時間:2022-03-30 10:32:33
2394
0
7

? 關于孩子的“獨立”,存在著一些誤區。很多父母以為和孩子分開了,就可以培養出孩子“獨立”的能力。真正的獨立,其實質是一個人心智化后的成熟心理狀態,而不是被迫滿足于某種意識形態,或者行為標準!
任何一種強迫孩子分離的形式,從心理層面都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創傷。有人說:“你看,讓孩子早些學會做家務。孩子就很懂得在生活上照顧自己。”這不是“獨立”,僅僅只是學會生活的技能,我們所說的“獨立”,是指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應變能力。“技能“可以經過培養和反復訓練而得,可“獨立”不能培養,真正的獨立是心理發育的一個過程,是由孩子內心體驗而得,由孩子內化父母的情感感受發展出來的心理應對能力。過早被訓練出來“獨立”的孩子,成人后容易表現為情感上的冷漠和軀體上的僵化,還有對周邊人際關系的不信任。更有嚴重者,會成為反社會人格、抑郁癥、癔癥的潛伏者。
一個孩子真正的獨立不是說和父母分開了就獨立了的,如果說和父母分開就是獨立,那么孤兒院的孩子一個個都很獨立,可大家都知道這不是事實!
孩子的真正獨立是心理發育到一定程度的成熟表現,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一種心理意愿和渴望,渴望離開父母去追逐屬于自己的夢想和生活,渴望去做出自己的選擇。心理感越安全的孩子,自我獨立的功能也就發展得越好,當去到一個新的環境時,這樣的孩子就能很快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來應對。也就是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和父母的依戀關系建立得越牢固,孩子才有可能越好的發展出健康的獨立能力,而不是被迫去做出的選擇!
愿你家的孩子,成為心理上真正“獨立”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才能真正活出他自己。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
任何一種強迫孩子分離的形式,從心理層面都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創傷。有人說:“你看,讓孩子早些學會做家務。孩子就很懂得在生活上照顧自己。”這不是“獨立”,僅僅只是學會生活的技能,我們所說的“獨立”,是指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應變能力。“技能“可以經過培養和反復訓練而得,可“獨立”不能培養,真正的獨立是心理發育的一個過程,是由孩子內心體驗而得,由孩子內化父母的情感感受發展出來的心理應對能力。過早被訓練出來“獨立”的孩子,成人后容易表現為情感上的冷漠和軀體上的僵化,還有對周邊人際關系的不信任。更有嚴重者,會成為反社會人格、抑郁癥、癔癥的潛伏者。
一個孩子真正的獨立不是說和父母分開了就獨立了的,如果說和父母分開就是獨立,那么孤兒院的孩子一個個都很獨立,可大家都知道這不是事實!
孩子的真正獨立是心理發育到一定程度的成熟表現,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一種心理意愿和渴望,渴望離開父母去追逐屬于自己的夢想和生活,渴望去做出自己的選擇。心理感越安全的孩子,自我獨立的功能也就發展得越好,當去到一個新的環境時,這樣的孩子就能很快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來應對。也就是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和父母的依戀關系建立得越牢固,孩子才有可能越好的發展出健康的獨立能力,而不是被迫去做出的選擇!
愿你家的孩子,成為心理上真正“獨立”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才能真正活出他自己。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
0人已踩
7人已贊
作者文章
我也來聊侃聊侃婚姻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近20年的婚姻感悟,探討了愛情三角理論在婚姻中的應用,分析了不同婚姻狀態下的愛情變化,并結合原生家庭影響和個人成長,提出了婚姻中保持變化和人格獨立的重要性。
2407
7
0
關系是世界的本質
文章探討了馬丁·布伯提出的'我與你'和'我與它'兩種關系模式,分析了它們在人際交往中的不同表現和影響,并通過心理學家李雪的童年故事說明了缺乏覺察容易導致'我與它'關系的形成。文章強調在現實生活中兩種關系模式的交融共存,以及保持'我與你'關系的重要性。
2159
8
1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
文章探討了嬰幼兒時期需求未被滿足時孩子的行為表現,以及成人中存在的顯性和隱性控制行為。分析了自我價值感與控制行為的關系,指出真正的成熟是對他人邊界的尊重和包容。最后闡述了內心世界對外在世界的投射關系。
1798
12
1
語音通話
私聊
相關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