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抑郁3年自愈的經歷給我帶來的生命體驗:開啟自性化之門,踏上中年危機的轉化之旅
個人原創
周英偉
發表時間:2022-11-05 15:02:55
609
0
3

抑郁癥是精神科常見的一種精神疾病,主要表現在情緒方面:持續性的心境低落,抑郁、悲觀、悶悶不樂、悲觀厭世,嚴重的可能出現輕生念頭或自殺行為。典型的特征是“三低一高”。只有極少數人,擁有強大人格和覺知能力的可以自愈,走出生命的漩渦獲得新生。
抑郁情緒或抑郁心境和抑郁癥只有一字之差,但含義不同。抑郁情緒是一過性的強度不強情緒反應,而抑郁癥是一個持久、超過一定強度,影響到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持續狀態,多伴隨自我傷害、貶低的念頭或行為。抑郁情緒有可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大多數人可以自動調節(不用懷疑,每個人都有很強的自愈能力);而抑郁癥則需要藥物治療,配合心理咨詢才能根治,這是二者的核心區別。
作為一名曾經產后抑郁的媽媽,我的生命中也有過一段長長的黑暗的通道。這個過程大概持續了3年多,對孩子的依戀是我生命中唯一的光,其它都是墻。這期間輾轉幾個城市、兩度出國定居、回國寺廟修行,大概又花了3年多才完全擺脫他人的影響評價,成為我自己。以后另撰文分享我的抑郁癥自愈經歷。
2017年攝于洛杉磯
今天重新讀到曾深受抑郁癥折磨的喜劇天才卓別林在70歲生日與生命和解時寫下的這首詩,才發現又過了好多年。網上隨便搜下可以發現歷史上曾患抑郁癥的名人有那么多,有那么多優秀的人也一樣會經歷我們普通人會吃過的苦,我們并不孤獨,我們可以改變而且變得更強大美好。愿你也能從這位智慧老人的生命感悟里獲得啟迪。

《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
——卓別林
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才認識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我:活著,不要違背自己的本心。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真實”。
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才懂得,把自己的愿望強加于人,是多么的無禮,就算我知道,時機并不成熟,那人也還沒有做好準備,就算那個人就是我自己。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尊重”。
當我開始愛自己,我不再渴求不同的人生,我知道任何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情,都是對我成長的邀請。如今,我稱之為“成熟”。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才明白,我其實一直都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方,發生的一切都恰如其分。由此我得以平靜。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自信”。
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不再犧牲自己的自由時間,不再去勾畫什么宏偉的明天。今天我只做有趣和快樂的事,做自己熱愛,讓心歡喜的事,用我的方式、我的韻律。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單純”。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開始遠離一切不健康的東西。不論是飲食和人物,還是事情和環境,我遠離一切讓我遠離本真的東西。從前我把這叫做“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但今天我明白了,這是“自愛”。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不再總想著要永遠正確,不犯錯誤。我今天明白了,這叫做“謙遜”。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不再繼續沉溺于過去,也不再為明天而憂慮,現在我只活在一切正在發生的當下,今天,我活在此時此地,如此日復一日。這就叫“完美”。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明白,我的思慮讓我變得貧乏和病態,但當我喚起了心靈的力量,理智就變成了一個重要的伙伴,這種組合我稱之為,“心的智慧”。
我們無須再害怕自己和他人的分歧,矛盾和問題,因為即使星星有時也會碰在一起,形成新的世界。今天我明白,這就是“生命”。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
抑郁情緒或抑郁心境和抑郁癥只有一字之差,但含義不同。抑郁情緒是一過性的強度不強情緒反應,而抑郁癥是一個持久、超過一定強度,影響到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持續狀態,多伴隨自我傷害、貶低的念頭或行為。抑郁情緒有可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大多數人可以自動調節(不用懷疑,每個人都有很強的自愈能力);而抑郁癥則需要藥物治療,配合心理咨詢才能根治,這是二者的核心區別。
作為一名曾經產后抑郁的媽媽,我的生命中也有過一段長長的黑暗的通道。這個過程大概持續了3年多,對孩子的依戀是我生命中唯一的光,其它都是墻。這期間輾轉幾個城市、兩度出國定居、回國寺廟修行,大概又花了3年多才完全擺脫他人的影響評價,成為我自己。以后另撰文分享我的抑郁癥自愈經歷。

今天重新讀到曾深受抑郁癥折磨的喜劇天才卓別林在70歲生日與生命和解時寫下的這首詩,才發現又過了好多年。網上隨便搜下可以發現歷史上曾患抑郁癥的名人有那么多,有那么多優秀的人也一樣會經歷我們普通人會吃過的苦,我們并不孤獨,我們可以改變而且變得更強大美好。愿你也能從這位智慧老人的生命感悟里獲得啟迪。

《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
——卓別林
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才認識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我:活著,不要違背自己的本心。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真實”。
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才懂得,把自己的愿望強加于人,是多么的無禮,就算我知道,時機并不成熟,那人也還沒有做好準備,就算那個人就是我自己。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尊重”。
當我開始愛自己,我不再渴求不同的人生,我知道任何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情,都是對我成長的邀請。如今,我稱之為“成熟”。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才明白,我其實一直都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方,發生的一切都恰如其分。由此我得以平靜。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自信”。
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不再犧牲自己的自由時間,不再去勾畫什么宏偉的明天。今天我只做有趣和快樂的事,做自己熱愛,讓心歡喜的事,用我的方式、我的韻律。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單純”。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開始遠離一切不健康的東西。不論是飲食和人物,還是事情和環境,我遠離一切讓我遠離本真的東西。從前我把這叫做“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但今天我明白了,這是“自愛”。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不再總想著要永遠正確,不犯錯誤。我今天明白了,這叫做“謙遜”。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不再繼續沉溺于過去,也不再為明天而憂慮,現在我只活在一切正在發生的當下,今天,我活在此時此地,如此日復一日。這就叫“完美”。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明白,我的思慮讓我變得貧乏和病態,但當我喚起了心靈的力量,理智就變成了一個重要的伙伴,這種組合我稱之為,“心的智慧”。
我們無須再害怕自己和他人的分歧,矛盾和問題,因為即使星星有時也會碰在一起,形成新的世界。今天我明白,這就是“生命”。

0人已踩
3人已贊
0長程個案
55%
極高
續單率
66咨詢時
1.48
性價比
29原創文章
作者文章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誰在為女性主體性喪失買單?\n這部電影沒有女性愿意再看第二邊,象國內余男的<萬箭穿心>一樣,寫盡小人物的掙扎和倔強。
文章深入分析了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女主角的悲劇命運,探討了原生家庭、男權社會對女性自我認同的影響,并提出了從'被愛'到'自愛'的救贖路徑。通過心理學和女性主義視角,揭示了女性在追求愛與被認可過程中的結構性困境。
207
2
0
脫單難,完美主義者如何打破全能自戀的繭房
本文從心理咨詢視角深入分析了高社會經濟地位人群的戀愛困境,揭示其背后的全能自戀防御機制和完美主義繭房現象。通過三階干預模型(認知解凍、情感解綁、關系重構)系統性地破解自戀防御,幫助來訪者建立真實情感連接。文章詳細闡述了病理機制、技術難點和療效評估維度,為專業咨詢提供實踐指導。
1093
1
0
如何破解大齡青年的婚戀困局
本文從心理學角度深入分析了大齡單身人士營造單身人設的心理動因,探討了社會壓力、自我認同危機、人際策略等多方面因素,并提出了健康發展的建議。文章結合存在主義和發展心理學理論,為讀者提供了深刻的見解。
1229
0
0
語音通話
私聊
相關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