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87歲,我們的煩惱和痛苦在于,能力不夠,想要的卻太多。想要安全感,存在感,價值感(內在價值)。 通過這個思路分析了,我現在明白我每一個煩惱痛苦對應的是什么需求。 害怕別人,憎惡別人,是生存導向,關乎安全感。 在意別人(或某人),不認可自己,是價值導向,關乎存在感。(有價值就有存在感) 否定自己,不喜歡自己,是精神導向,關乎內在價值感。 喜歡別人,不喜歡別人,被別人認可和否定,被自己認可和否定,是綜合導向,關乎安全感、存在感和內在價值感。 當明白我感受背后的需求后,我發現我煩惱痛苦背后的根源是自己對自己的不認可和否定,和別人對自己的不認可和否定。 因為認可和否定是綜合導向,涉及三個層面的需求,我不知道先滿足哪個層面的需求,我發現任一層面的需求我都滿足不了了。 我想先滿足安全感的需求,但我發現滿足安全感是用足夠務實且中庸的方式去跟隨主流,這違背了我的內在價值觀。 或許我可以先滿足存在感的需求,但發現滿足存在感是用失去真正自己的方式取悅別人,這又違背了我的內在價值觀。 我知道,在安全感和存在感沒有真正滿足的前提下,談內在價值感的滿足,就像空中建樓閣。 然后,我該怎么辦?我繼續思考吧。
8個擁抱
11條評論
439次閱讀

網友
初中男生心理咨詢案例
2025-03-25 14:5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