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情反應本質上是潛意識的,盡管反應的某些方面可能會被意識到。移情可以經由客體關系的任何形式來表達,可以表現為情感、沖動、愿望、想象、幻想、態度和思想,或者對它們的防御形式。所有人都會有移情反應,甚至會理智地認識到反應源于何處,但是人們無從知曉行為背后的重要情感,本能成分或真正的含義。總之,移情是最當前對象不恰當的、無意識的情感、沖動、態度、幻想和防御,它根源于童年早期與重要人物交往的重復。移情反應有兩個突出的特點:重復和不合時宜。
0 8
-
我們謹防生活中常見的幾種錯誤的爭吵方式,分別是,情感勒索型;推卸責任型;全盤否定型;逃避退縮型。 雖然這些原因看似各有不同,但事實上,每一種爭吵其實都不會憑空出現,它的背后存在著我們未被滿足的渴望。爭吵不僅隱藏著我們內心未被滿足的渴望,它同時還源于我們對依戀關系產生的恐慌。 依戀最初源于嬰幼兒時期,我們對于父母的眷戀,當我們這些原始的渴望獲得父母的回應時,我們就會感覺到滿足感和安全感,但一旦我們渴望被拒絕或無視時,我們就會感覺焦慮不安,對失去聯系產生一種深刻的恐慌。
-
共情具有體驗自我的功能,而直覺似乎更具觀察自我的功能。這兩種現象可以互為因果,也可以交互融合。共情具有更高的情感要求,需要情感的卷入,同時自我功能和客體關系方面需相對成熟,要具有控制和逆轉退行的能力。這一點在某種程度上與藝術家的創作體驗相類似。而直覺對情感的要求相對較少,直覺是對事物逆向的推測,是從結果推斷原因,是瑣碎的信息聚集到一定程度時產生的頓悟,其本質是一個思維過程。
-
分析師應同時保持兩種彼此對立的態度,他必須同時促進移情性神經癥與工作聯盟的形成與發展。為了促進移情的形式,他必須保持匿名性,并節制對病人神經癥性愿望的滿足。為了促進工作聯盟的形成,他必須維護病人的權利,保持始終如一的治療態度和人性化的行為,這些要求是必須的。在分析治療中,治療師的犯錯再所難免,但必須被及時識別,并加以分析
-
付諸行動是一系列組織良好、彼此連接、有目的、有意識、自我協調的行為,它是對過往現象的重現,是對過往經歷的改版在線。病人無法回憶起這些過往的經歷,但會在行動上重復而不是大腦的回憶,這是對記憶的防御。在分析過程中,表現為病人將他們的移情反映付諸行動,而不是通過語言和情感活動來表達。付諸行動可以針對分析師,也可以針對分析之外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人。
-
“如果我們在治療中錯過了一些東西,不用太擔心,病人內心癥結的呈現就像公路上的車一樣,總會一輛接一輛的駛過來。”——FrankYeomans
-
移情反應本質上是潛意識的,盡管反應的某些方面可能會被意識到。移情可以經由客體關系的任何形式來表達,可以表現為情感、沖動、愿望、想象、幻想、態度和思想,或者對它們的防御形式。所有人都會有移情反應,甚至會理智地認識到反應源于何處,但是人們無從知曉行為背后的重要情感,本能成分或真正的含義。總之,移情是最當前對象不恰當的、無意識的情感、沖動、態度、幻想和防御,它根源于童年早期與重要人物交往的重復。移情反應有兩個突出的特點:重復和不合時宜。
-
精神分析過程中,我們經常說的病人已進入分析,指的是病人能覺察到自己的阻抗,還能理解為什么阻抗阻抗什么的時候,這是分析工作的重要進步。這意味著病人自我的一部分,即觀察自我、理性自我有能力去自行審視體驗自我,并且這兩種自我能夠與分析師結成聯盟,短暫地認同分析師的工作。此時可認為工作聯盟已部分地、暫時地建立起來。當然,這絕不意味著病人能自行完成對阻抗的分析,但是至少能認識到分析阻抗的重要性,對阻抗采取了分析的態度,而非回避、隱藏或否認。
-
在精神分析過程中,理想的咨訪關系應該是:兩人共同努力,認真工作,一個需要幫助,一個是專業人士,兩者平等相處,共同負責。
-
如果有一份東西讓你一生執著,而又不為其所傷,那你就是一個幸福的人。這一份東西可以是一項技能,可以是血緣,可以是文學藝術,也可以是遙遠的一份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