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理文章 >

心理咨詢補救教育的缺失

心理咨詢補救教育的缺失
轉載文章 發表時間:2015-03-18 09:36:44 1036 0 1

 有兩樣東西,最關注人的成長,一是教育,一是心理咨詢。
 
本來,教育做好了,就不需要心理咨詢了。但在當今世界,心理咨詢變得越來越重要了,那就說明,教育變得越來越不好了。在教育產生問題的地方,心理咨詢就開始了它的工作。
 
教育在哪里產生了問題呢?教育成了知識灌輸和技能訓練,而不管心理成長和人格造就就會產生許多的問題。教育也不是不管,而是管錯了、管出了問題,給心理和人格造成了扭曲、形成了障礙。
 
這教育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因為太要讓人變好,反而出了問題。
【心理老師點評:教育過于強化一個所謂正確的人生道路的標準是時候,就壓制了人性在其他方面自由發展的可能。】
 
 
都是太好惹的禍
 
做心理咨詢多年,接待來訪者無數,我發現前來尋求心理咨詢的人都是好人,太好的人。但他們這么好,何以如此痛苦?原來,他們的問題,恰恰就在于太好了。
 
于是,我開始意識到,我做心理咨詢,真正的任務是,要把這些“好人”變得“壞”一點。我的求助者是一群天使,而我所要做的往往就是,時不時在他們那太過潔白的生命上抹一些泥巴,讓他們從天使變成人類。原因很簡單:這個世界不是天堂。
 
有一本書的名字是《好女孩上天堂,壞女孩逛四方》,還有一本書的名字叫《為什么好人總是受苦》,以及另外一本書,《總是不夠好》。
 
但是,我的來訪者永遠都覺得自己不夠好。他們以為,只要他們足夠好,就不會活得這么苦。他們所說的“好”,其實是完美。他們真正想要的是:如果變得完美了,一切問題都沒有了。
 
但很有意思的是,在《浮士德》里,當一個人說“這一切都太完美了”,他的死期也就到了,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定義“人”,我想這個詞就是“不完美”。因此,西方有一句話說:犯錯是人的本性。
 
好孩子的代價
 
我關心的是,他們是如何變得這么好的,以及為什么他們還覺得不夠好?這時,我的眼光就從心理咨詢轉向了教育,看到我們的教育對孩子成長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在面談室里,我跟許多困惑不已的父母相遇,他們無法理解,他們的孩子這么好,聽話、乖巧、懂事、成績好??怎么會出現心理障礙?而且這些父母以為,心理咨詢不過是說更好的道理。恰恰相反,心理咨詢是把人從許多“道理”中解救出來。
 
有一個大學生前來求助,他在醫院被診斷為患有強迫癥,主要表現為吞咽口水恐懼。他長期痛苦不堪,最終從大學退學。在他的“癥狀”背后,我看到一個好孩子的成長經歷:在所有人眼里,他幾乎是一個百分之百的好孩子,從小到大都是父母的驕傲。
 
他成為這么“好”的孩子,當然是父母的“功勞”:
 
一、他成績好。從小學開始,每到假期父母就把他關在家里做作業。為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只要他寫錯一個字,父母就罰他重寫50遍。如果他考了100分父母有獎賞,如果成績下降就受懲罰。父母的訓練造成了這樣的結果,孩子回憶說:“考試我必須得第一名,如果是第二名,我就感到內疚,有一次我為跟第一名相差0.5分就嚎啕大哭。”
 
二、他道德品質好。父母自幼要求他“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在外面走路,手不能扶欄桿;吃飯嘴里不能有聲音;在家聽家長話,在校聽老師話,在外聽長輩話,因為“大人的話都是對的,都是為了你好”。這樣的教育,效果是顯著的:“不管我心里同意不同意,嘴里都說爸媽說的對,老師說的對。”
 
強迫障礙源于被強迫的經驗。試想,這個出現口水吞咽恐懼的大學生為了做“好孩子”曾經“吞咽”了多少自己不情愿的東西?這些吞咽下去的東西積累到一定程度,一定會以某種象征性的方式表現出來,而這個表現方式就是心理癥狀。
 
因此,兩種相反的經驗對他們的成長影響很深:因為“好”,他們得到周圍人的贊賞,這贊賞給他們帶來一種置身于天堂般的感覺;如果難免有“不好”,他們又會受到父母的責罰,這責罰又讓他們感到像被投進地獄一般難受。這些幼年經驗,會在他們內心形成一種根深蒂固的信念:如果我做得最好,就會得到所有人的贊賞;如果我出了差錯,就會招致所有人的指責。他們生活在焦慮里,只要好,害怕真。
 
我看到大量這樣的案例:父母把自己的人生缺憾轉移成對孩子的無限期待。如果孩子犯一點錯誤,他們就會指責,說極端的話,包括說孩子道德品質不好,沒有良心等等。結果是,他們的孩子只要好,不敢真,就成了從天堂來的人,總覺得自己不夠好,會為一個小錯或一點不足而苛責自己。他們內心里有極深的不安全感,非常害怕生活中有各樣的不確定因素,到處尋找確切的答案或絕對的標準,以求獲得絕對的安全保障。
 
真,才會好
 
我有一個基本的觀察:為了“好”而犧牲“真”,是許多人受苦的原因,而且,這好,不是真好。可以說,心理問題的本質就是“失真”—只是求好,不敢真實。一個人內部的“好”越是堅韌,他就越會壓抑自己的“真”。當“真”與“好”發生沖突,他為了維持“好”,會毫不吝惜地犧牲“真”。久而久之,他們變成了“好人”,卻失掉了“真我”,自此不敢活得真實,在生活中顧慮重重,層層設防。
 
那么,心理咨詢可以做什么?直面取向的心理學方法,重在求真。許多人因為過于求好而失真,現在他們可以通過求真而變得真好,而不是扛著一個“好人”的面具應付人生。這也正如羅杰斯所說,心理咨詢的目標,是讓當事人“從防御的面具后面走出來”,“活出真實的自己”。直面的方法,是幫助來訪者覺察到,他們過去一直“求好”,原來是出于恐懼,原來是為了防御,卻局限了自己。現在通過心理咨詢,在一個充分被接納的關系里,他們可以嘗試變得勇敢一些,真實一些,敢于讓自己“不好”,也能夠接受自己“不好”。
 
在心理咨詢經驗里,我看到好多人成了“好”的犧牲品,它也給我們帶來一個文化意義上的反思:從家庭,到學校,再到社會,“崇好”而“抑真”簡直成了一種不自覺的、無所不在的集體無意識行為,形成道德主義、群體主義、家族主義的文化土壤,滋生和蔓延,會抑制個體和民族的力量。好而不真,是假好,假好不能造就自己,也不能造就他人。我看到人類生活中有各樣的迫害行為,本質上是對真實的壓制與打擊。只有真實的人生,才會真正釋放自己的力量,才會真正感到快樂和充實。
 
我相信真實就是力量。我期待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文化,不只“崇好”,更去“揚真”,這樣的話,我們的民眾就會成為培養天才的土壤,我們的民族就會煥發更大的力量。在我看來,猶太人的文化是敢于 “求真”的文化,而不是一味“求好”的文化,這也是我們文化的方向。
 
求真,不只是心理咨詢的目標,也是教育的目標。在陶行知先生那里,我看到真正的教育與心理學攜手并肩,朝著同一樣目標行進:“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信然!

【心理老師點評:人的潛能是未知的,只有允許個體的自由探索才能真正找到真我發揮潛能。越是按照固定的標準去發展,越是壓抑了生命的原本存在的潛能。這壓抑的能量得不到宣泄,就可能轉為自我攻擊為心理疾病或外部攻擊對抗家庭、學校和社會。】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
0人已踩 1人已贊
相關閱讀更多

服務與支持

給力心理APP

給力心理APP
給力心理
AP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久久岛国免费播放| 免费看男阳茎进女阳道动态图 | 有坂深雪初尝黑人在线观看| 免费a级黄毛片| 色偷偷色噜噜狠狠网站久久| 国产无遮挡AAA片爽爽|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小东西怎么流这么多水怎么办| 久久久久成人片免费观看蜜芽| 欧美videos另类极品|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精品乱码一区内射人妻无码| 国产一级一级片| 黄色网址大全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不卡|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动漫| 性伦片美国刺激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春暖花开亚洲性无区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添动视频| 色欲欲WWW成人网站| 国产又粗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 | 日本换爱交换乱理伦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 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凹凸| 黄色a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vr专区精品| 30岁的女人韩剧免费观看| 在线看片你懂的| jizz中文字幕| 妖精动漫在线观看| 一级美国乱色毛片|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丰满大白屁股ass| 日本免费中文字幕在线看| 久久国产精品萌白酱免费| 国产男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