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好的關系勝過好的教育?
個人原創
陳國民
發表時間:2020-09-15 09:44:07
1826
2
6

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意思是說與自己喜歡的老師在一起,才能得到更深的教誨。當代的教育專家也一再強調:“好的關系勝過好的教育”。這是為什么呢?在家庭教育中,好的關系真的那么重要嗎?
這種現象可用海德的平衡理論來解釋。海德認為,人類普遍有一種平衡的需要。一旦出現了不平衡,就會在心理上產生緊張的焦慮,從而向平衡方向轉化。
平衡理論又被稱為“P-O-X理論”,P代表認知主體,O代表與P發生聯系的另一個人,X則代表P與O發生聯系的另一個任意對象。
應用到家庭教育中,孩子是教育的對象,也就是認知主體,用P表示;父母是教育者,用O表示;X代表任何一件事情,比如學習。根據平衡理論,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及對學習的態度,有四種模式。
(1)父母和孩子關系好(P+O),父母對學習是正向態度(O+X),孩子也是正向態度(P+X)。
(2)父母和孩子關系好(P+O),父母對學習是負向態度(O-X),孩子也是負向態度(P-X)。
(3)父母和孩子關系不好(P-O),父母對學習是正向態度(O+X),孩子對學習是負向態度(P-X)。
(4)父母和孩子關系不好(P-O),父母對學習是負向態度(O-X),孩子對學習是正向態度(P+X)。
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及對學習的態度,往往屬于以上四種中的某一種。因為只有這四種模式才是平衡的、穩定的。
最理想的是第一種,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好,而且孩子與父母都對學習持正向、積極的態度。這應該是我們努力追求的模式。
最糟糕的是第三種,父母與孩子的關系不好,父母越重視學習,孩子對學習越消極、逆反。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上費心費力,但結果收效甚微,往往就是因為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出現了問題。這時候,父母越重視學習,孩子會越討厭學習,父母越努力,孩子越逆反。這應該是我們努力避免的模式。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
2人已踩
6人已贊
9長程個案
40.61%
高
續單率
1057咨詢時
2.22
性價比
27原創文章
作者文章
心理咨詢為什么會有阻抗
文章探討了在人際交往和心理咨詢中阻抗現象的不同表現。作者認為當試圖改變他人時阻抗最大,而通過尊重、信任和真誠表達脆弱時,對方的心扉最容易打開。
0
0
0
思維定勢與心理成長
文章探討了人們普遍存在的思維定勢,特別是對負面情緒的處理方式。分析了這種思維定勢短期有益但長期無益的特點,以及它如何影響人們的心理咨詢和心理成長。
2096
2
1
如何檢驗自己是否需要心理咨詢?
文章探討了人們在建議他人進行心理咨詢時的態度與自身面臨同樣建議時的反應差異,分析了旁觀者清與當事者迷的心理現象,并提供了判斷是否需要心理咨詢的自我評估方法。
2243
1
1
語音通話
私聊
相關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