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理文章 >

當代心理學的困惑與爭論

當代心理學的困惑與爭論
轉載文章 發表時間:2015-03-25 10:32:46 1776 0 0


科學哲學家庫恩以“ 范式” 作為衡量標準, 認為心理學和其他社會科學還處在缺乏統一范式的“ 前科學” 階段, 不屬于規范科學氣這一觀點引起了心理學家的強烈不滿。但是, 審慎地觀察當代心理學的現狀, 的確可以看到, 在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科學觀方面, 當代心理學存在著諸多的困惑與爭論。
一、研究對象實在還是建構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 這是心理學界的共識。但什么是心理現象心理現象究竟是一種精神實在, 還是一種文化和語言的建構物在這一問題上, 所謂的現代主義心理學與后現代主義心理學之間存在著激烈的爭論和交鋒。
    現代主義心理學的主流是科學心理學。作為科學的心理學, 其哲學基礎是經驗主義。經驗主義主張一切知識來源于感覺經驗, 而感覺經驗是對外在物質世界的反映。所謂真理就是人們的主觀意識對客觀實在的真實反映。從這一觀點出發得出的必然結論是, 整個世界可劃分成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物質世界是一種物理實在, 它不依賴于人們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精神世界也是一種實在, 不過這種實在依賴于個人意識, 但是他人的精神世界、他人的意識和心理也是獨立存在的,是一種精神實在。意識、精神、心理、靈魂等存在于大腦的某個地方, 等待著我們去認識和開發。所以, 現代主義心理學主張心理現象的實在性。
    從世紀末科學心理學建立開始, 心理學家就開始用實驗生理學的模式, 使用經驗實證方法探討這種“ 心理實在” 的本質。德國心理學家、實驗心理學的創始人馮特區分了兩種經驗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所有科學研究的對象都是經驗。但是物理學等自然科學研究的經驗抽去了經驗的主體, 因而是間接經驗, 而心理學研究的經驗與主體直接相關, 因而是直接經驗。馮特認為心理學的任務同其他自然科學一樣, 是尋找經驗的組成元素, 然后確定元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規律, 最終就可以確定心理的本質。隨后產生的機能心理學反對經驗元素的分析方法, 認為心理是一個機能整體, 其功能是幫助有機體適應環境。
    盡管馮特與機能主義之間存在觀點上的沖突, 但是在心理現象的實在性方面, 他們是一致的。行為主義的產生終結了心理現象的實在性, 把心理現象的研究轉到了可觀察行為的研究。為了增加心理學研究對象的實在程度, 行為主義把行為歸結為刺激和反應。無論刺激多么復雜, 最終都可以分析為聲、光、電, 而聲、光、電都具有物理、化學性質, 是實實在在的。反應也同樣如此, 無論多么復雜的反應總可以歸結為肌肉收縮和腺體分泌, 而肌肉收縮和腺體分泌同樣具有物理、化學的性質。所以, 在行為主義那里, 盡管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從心理轉到了行為, 但是在心理學研究對象的實在性方面, 行為主義堅持的是典型的現代主義立場。雖然它終結了心理現象的實在性, 但是卻確立了行為的實在性。
    精神分析與其他心理學流派的觀點略顯不同, 它探討的不是意識層面的心理活動, 而是人們意識不到的潛意識沖動。在精神分析的創始人弗洛伊德那里, 憊識僅僅是大海中浮出水面的冰山的一角, 水面以下冰山主體的潛意識才代表著心理的本質。雖然人們意識不到, 但潛意識中的本能沖動無時無刻不在控制著人們的行為, 對行為產生實實在在的影響。潛意識是心靈的本質, 精神分析的任務就是要揭示潛藏在心靈深處的這些力量。所以, 心理現象的實在性在精神分析那里與其他心理學流派沒有本質的不同。人本主義心理學站在主流心理學的反面, 反對科學心理學以研究“ 物” 的模式研究人, 主張心理學研究的人性化, 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后現代主義反對科學主義的主張是一致的。但是, 人本主義心理學也沒有逃出現代主義的范疇。在論述人的本質特征時, 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人的本質特征是追求“ 潛能” 的自我實現, 而什么是潛能呢潛能不過是一種“ 準本能” , 歸根結底是一種生物學的力量。因此, 潛能也是一種“ 實在” 。這種實在是不依賴于人們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它構成了心理和行為的本質。
    后現代心理學的元理論基礎是社會建構論。社會建構論站在反基礎主義和反本質主義的立場上, 對上述觀點提出挑戰。社會建構論認為, 實在是社會建構的結果。“ 社會建構論建筑在這樣一種信念上, 即實在是社會建構的。”  所謂的心理現象, 包括意識、情緒、認知等并非實實在在地存在于人的頭腦中, 而是一種社會文化的、語言的建構。“ 對于現代主義者來說, 世界簡簡單單地‘ 在那里’ , 以供觀察。然而在后現代主義者的文本里,這種假設是沒有理由的? ?談及‘ 世界’ 或‘ 心靈’ 等需要語言, ‘ 物質’ 、‘ 心理過程’ 等詞語并非世界的鏡子, 而是語言系統的構成成分? ?在這個意義上, 那些被我們當成‘ 真實的’ , 那些我們信以為真的心理功能, 不過是公共建構的副產品。” , 所以, 傳統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人格、態度、情緒、認知等并非一種內在的實在。而是一種建構物。行為同樣如此。心理學研究的行為并非行為主義所說的肌肉收縮和腺體分泌, 而是發生于一定歷史文化背景中的人的活動。同一種肌肉收縮產生的動作,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被看成不同的行為, 由此產生的意義更是大相徑庭。因此, 行為也是一種社會建構。不存在一個超越歷史和文化的心理結構與行為。從社會建構論的立場出發, 后現代主義者分析了自我、情緒、認知和性別等心理學概念的建構特點。現代主義把“ 自我” 看成是人的內在心理結構。作為精神的實在, 自我是經驗的中心,是各種心理過程的組織者和發動者, 決定了行為和思想的獨特性和聯貫性。后現代主義質疑自我的實在性, 認為自我并非人的內部本質, 而是社會生活中人際互動的產物, 是話語的建構物。如果存在著作為本質的自我, 受它的指揮, 行為在一切場合都是一致的。但實際的情況是, 在不同的場合, 行為表現是不一樣的。所以, 后現代主義者用“ 關系的自我” 取代“ 本質的自我” , 認為自我是人際互動的產物。后現代心理學家指出“ 從關系論的觀點來看, 內部生活的意識是通過發生于社會生活和話語實踐的語言交往而創造出來的, 是聯合行動的結果。以這種觀點來看,被心理學家當作現存的認知實體一意向、記憶、動機、知覺、情緒等等并非客觀的和最后的形式, 而是處在不斷建構的過程中, 這種建構過程又依賴于各種話語環境中同他人的相互關系。” ,情緒與一定的生理過程相聯系, 許多研究證實, 生物因素在情緒喚醒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這是不是說明情緒是一種心理實在呢后現代主義者同樣給予否定的回答。他們認為, 如果情緒和情感是一種以一定的生理過程為基礎的心理實在, 那么在一切社會中, 情緒體驗和情感的表達就不會有太多的差異。但現實的情況是,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的情感有著如此巨大的差異, 以至于難以相互理解。在情緒和情感的種類上, 在情緒與情感的鑒別方面, 在情緒體驗的表達方面, 都存在著巨大的情景和文化差異, 這說明情緒和情感并不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實體, 而是一種社會文化的建構。
    如果說自我、情緒和情感這些高級的心理過程是文化的建構, 那么像感知覺這樣的低級心理過程也是一種文化歷史的建構嗎后現代心理學家認為, 感知覺同樣具有建構的特點。知覺受到經驗的影響, 而經驗的產生受文化歷史的制約, 因此知覺的建構特征是明顯的。各種內部感覺同樣如此。許多內部感覺都與一定的文化傳統相聯系, 反映了文化的要求和文化的特征。太平洋上的一些土著居民分別不同潮汐的視覺能力是驚人的,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 他們無法分別藍色和綠色, 因為社會文化沒有給他們提出這樣的要求。出生在城市中的人對噪音的感受比出生在農村的人要差得多、遲鈍得多。所以感官產生的感覺并沒有一個固定的界限。感覺闊限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社會活動過程中建構出來的。
    所以, 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就心理的實在性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如果心理現象是一種實在, 那么, 怎么解釋這種實在與文化歷史的聯系如果說心理現象不是實在而是建構, 那么心理學還是科學嗎既然心理現象都不存在, 我們還需要心理學嗎?
二、研究方法一元還是多元
    作為主流的科學心理學, 其哲學基礎是經驗主義和實證主義。科學心理學建立以來, 在實證主義科學觀的影響下, 一直以自然科學為偶像, 貫徹經驗實證方法, 尊奉觀察、實驗為唯一科學的方法, 除此之外的其他方法均遭拒斥。但是隨著這種一元方法論在實踐中面臨的困難。方法論上的竇元化主張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實證主義的科學觀奠定了心理學的方法論基礎。早期的實證主義者孔德認為科學知識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神學階段、形而上學階段和實證階段。在實證階段, 科學是崇尚實驗、重視經驗的實證科學。不僅自然科學如此, 社會科學的研究也遵循同樣的路線, 所以孔德要從經驗事實出發, 建立“ 實證社會學” 。這種實證社會學同自然科學一樣, 建立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 即在經驗事實中尋找因果聯系, 確立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這一觀點對心理學家產生重要的影響。實證主義的根本原則是所謂的“ 經驗證實” 原則, 依據這一原則, 任何概念和理論都必須以可觀察的事實為基礎, 都必須能為經驗所驗證, 超出經驗的任何概念和理論都是非科學的。換句話說, 一切知識都來自經驗, 只有能被經驗證實的知識才是可靠的。心理學家接受了這一原則,把經驗實證方法推崇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在科學心理學建立的初期, 馮特及其弟子鐵欽納強調把心理學的傳統內省法與自然科學的實驗方法相結合, 以實驗控制內省, 以便使心理學研究符合自然科學的原則。行為主義的創始人華生更為極端。他認為心理學是純粹自然科學的一個實驗分支, 使用的是觀察、實驗等客觀方法, 力圖使心理學貼近經驗自然科學。
    對經驗實證方法的推崇達到了這樣一種程度, 以至于凡不能用這種方法研究的現象都被拒斥于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以外。許多心理學家都認為, 心理學是一個奇怪的學科, 它不像其他學科那樣, 首先確定所要研究的問題, 然后尋找適當的研究方法。相反, 心理學的研究邏輯是首先確定研究方法, 然后再確定研究的問題, 也就是說, 在研究對象的確定之前首先規定了方法。能以經驗實證方法來研究的才是科學的問題, 不能以經驗實證方法研究的就是非科學的問題。方法成為選擇研究對象的依據。而這樣做的唯一原因就是符合自然科學的要求, 符合經驗實證的需要。經驗實證方法的選擇不是基于研究的需要, 而是為了符合一種哲學實證主義的期待。
    經驗實證方法要求研究者從可觀察的事實入手, 形成初步的假設, 然后對假設進行驗證, 形成定律和定理。在這一過程中, 必須做到理論假設必須簡單明了, 使用的術語必須具有可操作性精確和精致, 理論術語的界定盡量使用數學語言, 定律和定理的最佳表達方式是數學公式控制無關因素, 對自變量和因變量嚴格加以限制, 防止無關因素的干擾, 所得的結論應該具有一般性、概括性, 適用于不同的地點和情景
    心理學家所使用的經驗實證方法分為不同的等級, 每一等級被賦予了相對不同的價值和意義。在這個方法的等級系統中, 控制條件下的實驗室實驗被賦予最高的價值和意義, 其他方法如自然觀察、統計測量、臨床診斷等則處在相對較低的位置。例如, 自然觀察是經驗實證方法中的一種基本方法, 但是, 這種方法只能使用在研究的初期階段。原因是自然觀察易受主觀性的影響,研究者的個人偏見有可能影響觀察的結果。所以, 自然觀察僅僅使用在研究的開始時期, 用于產生一些可驗證的假設。其他方法, 如個案研究、調查、統計和測量等也具有同樣的局限性, 其科學價值無法與實驗法相比。在心理學中為什么應用心理學家的地位總是不如實驗心理學家為什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不能成為心理學的主流為什么人本主義心理學受到那么多的批評其根本原因就是這些心理學家使用的不是實驗法, 其解決問題的程序不符合控制實驗的要求。但是這種強調經驗實證, 特別是強調控制實驗的一元化方法論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批評者們指出, 心理和行為是否能像自然現象的研究那樣數化、操作化, 能否像自然現象的研究那樣,得出“ 導致” 的結論, 還是個疑問。在自然科學中, 描述自然現象的理論術語同一個特定的經驗操作緊密相連, 或者可以通過一個客觀的尺度來加以測量。如溫度、重量、速度等術語都可以用一個經驗操作來加以定義。但是心理與人的社會行為卻沒有這種特性, 什么是“ 幽默” 什么是“ 攻擊” 什么是“ 順從” 這些社會行為的定義隨文化情境的不同而不同, 沒有一個具體的、固定的、超越文化的經驗操作與之完全一致, 因而也就更談不上精確的測量。自然科學研究的自然現象的意義是內在的、穩定的, 但是心理與行為的意義是社會文化給予的, 用社會建構主義的術語來說, 是“ 建構” 的, 是社會協商和人際互動的結果。一個特定的行為或具體的行動依賴于它在特定社會的功能和作用而可以獲得完全不同的意義。因此, 實驗驗證要求的數量化、操作化面臨著無法克服的困難。再者, 行為和心理極少是由一種刺激所導致的, 行為往往是復雜的社會文化因素、個體經驗、身體狀態、直接的環境刺激綜合作用的結果。控制條件下的實驗如果只孤立地考慮其中的一些變量, 排除了眾多的其他影響因子, 所得到的結論往往缺乏必要的信度和效度。
    一些激進的批評者甚至質問, 心理學的實驗究竟是科學還是自我欺騙實驗結果是否僅僅是研究者預期結論的“ 自我實現一” 由于心理學的理論術語和經驗操作的關系模糊, 因而研究者在從事假設的驗證時選擇的范圍無限地擴大了。他可以選擇那些有利于得出預期結論的操作與理論術語進行匹配, 而對那些不利于獲得支持結論的操作置之不理。所獲得的結論必然支持研究者的最初假設。這樣的實驗研究貌似“ 科學” , 但研究結論究竟有多少實際意義難道不是一種自我欺騙嗎
    此外, 實驗結論的文化效度也是一個被長期爭議的問題。自然科學的實驗研究要求控制各種無關條件, 對自變量和因變量進行孤離和抽取, 并觀察兩者之間的因果變化, 其研究的結論超越了時間、地點、社會和文化, 具有抽象的一般適用性。心理學也極力模仿這一點。但是, 心理學的實驗對象是人, 不是自然科學研究的“ 物” 。人總是生活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具體文化環境中,受到文化歷史因素的塑造和影響。根據社會建構主義的觀點, 人的心理并非客觀存在的實體, 而是文化歷史的建構。所以心理學的實驗結論只能是相對的, 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和特定的文化環境下是有效的, 不可能像自然現象的研究那樣超越文化和歷史的疆界。因此, 實驗的文化效度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考慮到實驗方法的種種局限性, 心理學家開始反思方法論方面存在的問題。一些心理學家認為, 應該打破經驗實證方法一統天下的局面, 在方法論上采取更為開放的態度。心理學家印迪克, 指出“ 隨著現代心理學家對行為研究的深人和嘗試開辟新的研究路徑, 他們中的許多人發現實證主義的信條是狹隘的和束縛性的? ?盡管經驗主義對于測試和測量已知的理論是一個基本工具, 但是如果心理學打算開拓新的領域, 以便獲得更多和更完善的答案, 那么就必須對不同的思想學派采取開放的態度? ?實證主義僅僅因為其他研究方法的非經驗性質就加以拒絕,因而是一個封閉的系統。” 
    在開放、多元觀點的指導下, 當代心理學中涌現出各種各樣的研究方法, 挑戰心理學中經驗實證方法的霸權。社會建構主義心理學主張話語分析方法, 因為它認為心理是建構的, 是話語的產物, 圍繞同一對象, 存在著不同的話語, 接受什么話語, 相應會產生什么樣的行動, 所以心理學的研究應該從話語分析開始, 人本主義心理學倡導現象學方法, 強調個體內在體驗的描述敘事心理學強調心理學研究中敘事方法的使用, 進化心理學使用進化生物學的資料, 采用種系心理的推測與夕析的方法。其他方法還有釋義學的方法、解構主義方法、質化研究方法、歷史資料分析法等。隨著多種方法的涌現, 經驗實證方法的一元化主張喪失了霸權地位, 在研究方法方面,當代心理學迎來了多元化的時代。
三、科學觀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科學
    世紀中葉, 德國心理學家馮特以物理學和實驗生理學等自然科學為楷模, 建立了實驗心理學, 雖然在馮特的理論體系中, 實驗心理學僅僅是整個心理學的一部分, 在這個部分之外還存在著研究社會文化心理的民族心理學, 但是, 民族心理學的傳統很快為心理學家所忽略, 實驗心理學成為心理學的主流。因此, 從一開始, 心理學就處在實驗心理學的控制之下。貫徹自然科學模式就成為主流心理學的理想目標。
    在追求自然科學理想的指引下, 心理學“ 力圖通過采納自然科學的信條, 模仿自然科學的方法而成為自然科學客觀的、獨立的分支。心理學家裁剪他們的科學以便擺脫主觀特性從哲學那里, 它采納了實證主義特別是邏輯實證主義從物理學那里, 它采納了操作主義, 從數學那里,它接納了數理統計特別是方差分析。在方法方面, 實驗方法成為絕對必須的條件” , 。為了成為自然科學, 心理學力圖發現超越個體、社會、文化、歷史和時間等維度的抽象、普遍真理, 企望有一天能像化學家那樣建立起人類行為的“ 元素周期表” , 以便成為標準的自然科學。
    自然科學模型下的心理學的典型特征是客觀主義, 表現在把心理學的知識和擁有這一知識的主體分開, 認為心理學探討的只是意識和行為的事實和規律, 研究過程不包含任何個人的態度、情感, 不涉及任何主觀傾向和價值觀念。個體主義, 這種觀點把人看成是孤立存在的個體,在分析意識與行為時, 不是從個體所處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社會因素出發, 而是把注意的焦點放在個體身上, 忽視社會歷史文化因素的影響。普適主義, 表現在心理學的研究中不是根據每個人、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不同特點去進行適合其特點的研究, 而是要拋開文化、歷史、時間、地點的不同去尋找適合每個人的一般的、普遍的、抽象的心理規律。方法中心, 這種觀點認為科學和非科學的主要界線不在于研究的問題, 而在于研究問題時使用的方法。依據這種觀點, 方法就是一切, 方法就是科學, 并且是科學的全部。在心理學中, 就是以實驗和統計測量為中心, 凡是能用這種方法進行研究的就保留之, 否則就排斥之。因果決定論, 自然科學的因果決定模式被應用到心理學中, 試圖確定心理與行為的因果決定機制, 嚴格地控制心理和行為的變量, 以便于預測和控制行為。自然科學的特征和要求在這里得到了最完滿的體現。
    但是, 把心理學當作自然科學來進行建設的傾向受到了人文科學的心理學家的批評。批評者們指出, 自然科學模型下的心理學家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 即自然科學研究的是相對穩定的自然現象, 且其研究對象是獨立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 心理學則不同, 它研究具有文化和歷史特征的社會心理現象, 其研究對象既依賴于人, 也依賴于社會, 同自然現象存在著根本的不同。胡塞爾的老師、德國心理學家布倫塔諾早就論述了心理現象同自然科學研究的物理現象的根本區別。布倫塔諾指出, 心理現象總是具有朝向某一目標的指向性, 即總是指向某一對象, 具有“ 內在的客觀性” 。而物理現象則不同, 物理現象不包含任何對象, 顏色就是顏色、閃電就是閃電, 這些現象不包含其他對象, 是自己包含自己。因此, 布倫塔諾認為心理學雖然是經驗的, 但是不能像自然科學那樣實驗, 因為兩者的研究對象存在著根本差異。實際上, 狄爾泰早就提出作為精神科學的心理學不同于自然科學, 狄爾泰指出, 自然科學研究的是人類以外的物質世界, 因此可以加以孤離和抽象, 以數學的方式精確加以表述, 但是作為精神科學的心理學則不同, 它不能脫離文化歷史背景, 因為正是這些背景給了心理和行為以意義。因此心理的研究必須放在社會情景中, 放在社會的意義和價值系統中。研究的結論并非是自然科學的定律, 而是一種理解和描繪,所以狄爾泰稱他的心理學是“ 描述的心理學” 。狄爾泰所拒斥的就是那種自然科學模型的心理學。許多人文科學的心理學家認為自然科學模型的心理學是一種“ 貨機崇拜”的科學。二次世界大戰時, 美國政府在南太平洋的海島上修建了一個飛機場, 用于運送戰爭物資。當地的土著居民看到每天機場上有貨物運輸機, 空運大童物資, 對貨機非常羨慕。戰爭結束以后,機場廢棄了, 也不再有貨機降落。土著居民為了得到物資, 于是又模仿原來的樣子修建了機場,在跑道的兩旁樹立一些竹竿當作燈竿, 甚至修建了木屋當作了望塔。然后虔誠地等待著貨機的降臨。其結果可想而知, 土著人不明白為什么一切都像原來, 卻沒有貨機給他們帶來貨物。以后人們把那種只注重形式的模仿, 而忽視實質和內容的做法稱之為“ 貨機崇拜” 。人文科學的心理學家認為自然科學模型的心理學恰恰就像那些“ 貨機崇拜” 的土著人盲目地模仿自然科學, 把心理學打扮地像自然科學, 唯獨忘記了自然科學研究的是自然現象, 而心理學研究的是帶有文化歷史特征的心理現象。正像土著人的機場不可能迎來貨機的降落一樣, 模仿自然科學的研究模式必然不能給人們了解意識和心理帶來任何實質性的成果。
   近年來, 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認識到自然科學模型下的心理科學觀的弊端而轉向倡導社會文化的心理科學觀。一些心理學家指出, 這種模式并非超文化的, 實際上也是特定歷史文化的產物。就這一科學觀的個體主義特征來說, 是受到了、世紀西方社會上流行的個人主義的影響。文藝復興以后, 西方社會開始強調個人的力量, 重視個人的作用。這種傾向反映在科學中, 便出現了強調個人的作用, 忽視社會力量的傾向, 經典自然科學深受個人主義的影響, 心理學在接受自然科學模式的過程中, 承襲了社會生活中的個人主義, 并將其發展為一種心理學研究中的個體主義, 只注意個體本身因素的作用, 而忽視社會文化對心理生活的影響。就普適主義這一特征來說也是如此。社會生活中的反對神權、反對君權, 主張人人平等的思想被貫徹到科學中, 就變成了尋找一般的、普遍的、抽象的和適合于每個人的科學規律。心理學家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這種觀點, 也試圖確立抽象的、普遍的心理定律。方法中心更是一種文化歷史的產物, 心理學家選擇實驗方法并不是因為實驗方法適合心理現象的研究, 而是因為當時的科學哲學認為只有使用實驗方法才能稱的上科學。因此實驗方法的確立并不是理性的產物, 而是一種文化歷史的選擇。
    自然科學的心理科學模式以“ 超然” 、“ 中立” 的面目出現, 掩蓋了心理學研究成果中隱含的文化觀念和價值偏見。實際上, 心理學的研究不僅受到社會文化歷史條件的制約, 同時也通過其研究成果服務于一定的社會目的, 為特定的社會階層和特定的意識形態服務。由于心理學的自然科學模型試圖把心理學的研究說成是超越了特定的歷史和文化, 擺脫了任何價值觀的影響, 是“ 客觀” 的、“ 公正” 的, 因而具有了更大的欺騙性。美國心理學家普里勒坦斯基,針對這一欺騙性指出“ 它可以把心理學描繪成非政治化的, 因而把這種非政治化的心理學用于傳播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心理學在支持特權階層和維護社會現狀上顯示出明顯的偏見, 而在許多情況下這種偏見又被披上了科學客觀性的外衣。” 。大多數心理學家都還記得發生在智力測驗運動中的一些事件。一些西方心理學家把智力測驗的模型看成是超文化的、超階級的, 因而認為可以“ 放之四海而皆準” 。他們把這種得之于白人中產階級的測驗量表用于測量黑人或第三世界國家的人們, 得出結論認為黑人和第三世界國家的人們“ 素質差” 、“ 智力低下” , 殊不知這種差異是文化上的差異, 而不是智力水平的不同。

                                                                                                                             作者:葉浩生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
0人已踩 0人已贊

服務與支持

給力心理APP

給力心理APP
給力心理
AP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大象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五月婷婷中文字幕| 激情婷婷六月天| 四虎影视久久久免费| 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亚洲| 在线a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日本卡一卡2卡三卡4卡无卡|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狼狼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免费电影网站| 爱福利极品盛宴| 午夜影放免费观看| 蜜桃成熟时3d国语|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一区| 777米奇影视盒| 大香大香伊人在钱线久久下载| 中文字幕在线国产| 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专区在线视频| 欧美疯狂性受xxxxx另类| 免费一级片在线| 精品香蕉伊思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欧美三级香港三级日本三级| 国产精品露脸国语对白河北| jizz国产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一区|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亚洲综合|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岛国| 欧美老肥妇BBWBBWBBWPICS| 伊人久久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 精品少妇人妻av一区二区| 国产va在线观看| 金莲你下面好紧夹得我好爽|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你懂的|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