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外向的人一定不會得神經癥嗎?
個人原創
王滋
發表時間:2020-12-25 16:01:23
564
0
0

八 外向的人一定不會得神經癥嗎?
許多病友曾經問我:“王老師,我的性格不好,內向,膽小,如果我改變了我的性格,我就不會得強迫癥了。”我笑笑:“難道外向的人一定不會得強迫癥或者其他神經癥嗎?這是你們最大的一個誤區。”
前幾年,在我們市里有個成功的商人,他是一家家具連鎖店的老板,他手下有5家分店,手上的固定資產有上千萬人民幣。他是那種極其外向的人,無論哪個場合,只要有了他,那個場合就能處處洋溢著歡聲笑語。他的朋友很多,有金融業的,保險業的,娛樂界,商界的等。可謂很灑的開。
但是天有不測風云,由于行業轉型遇到困難,他的家具店生意突然急轉直下,一年不如一年,資產從上千萬縮水到欠銀行幾百萬,生活水準 急轉直下,原來很外向的他也變得整天郁郁寡歡(抑郁癥),變的患得患失,做任何事情都要檢查很多遍,生怕出現什么差錯(強迫行為),整天呆在家里,日常的人際交往也不去了,甚至到商場購物也會出現緊張窒息(恐怖癥),整天對未來的事情產生焦慮(焦慮癥)。
以上就是我身邊一個外向的人罹患神經癥(不止一種) 的情況,所以我要對廣大病友說的是,性格無所謂好壞,要辯證的看待問題,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種性格各有優劣,所以不能一棒子打死。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
0人已踩
0人已贊
作者文章
強迫癥狀背后的焦慮
文章探討了強迫癥狀焦慮背后的完美主義動機,指出由于這種動機脫離現實而無法實現,因此焦慮的處理方式不是解決強迫癥狀,而是與之共存,讓焦慮自然消散。
522
4
2
一則強迫思維痊愈的案例
這篇文章詳細記錄了17歲青少年小剛通過心理咨詢和治療逐步克服強迫癥的過程。文章通過20多次咨詢的詳細對話,展現了心理咨詢師運用森田療法幫助患者理解癥狀、改變認知、最終實現康復的完整歷程。案例生動展示了強迫癥的形成機制、治療方法和康復過程中的關鍵轉折點。
11690
17
1
一則強迫行為痊愈的案例
文章詳細描述了一位35歲女性小紅(化名)因艾滋病恐懼導致的強迫洗手行為的心理咨詢治療過程。心理咨詢師通過認知療法、系統脫敏法和滿灌療法,幫助患者逐步控制洗手行為,從每天500多次減少到20次左右,取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
1711
5
0
語音通話
私聊
相關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