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部心理學實驗,揭露婚姻真相:好的夫妻,都在愛人懷里各自孤獨
編譯首發
李燕
發表時間:2021-08-01 10:11:09
1632
1
1

??少女之前給大家介紹了一檔節目《幸福實驗室》,作為中國首部心理學實驗紀錄片,節目內容非常值得細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看看他們在實驗中的表現,并來分析一下 “信任” 和 “讀心術” 在關系中扮演什么角色。 
回顧一下游戲規則 箱庭(也被叫做“沙盤”)是一種心理學療法,人們在一個沙盤中擺放物件,創造場景來表達自己,直觀顯示內心世界,幫助彼此溝通想法。 
具體玩法是: 每對伴侶將合作在這個沙盤上完成一幅作品,主題不限。 過程中,他們自行決定先后順序,輪流在架子上挑選玩具,擺放在沙箱里。 
要求是: 1.整個過程中,他們不能通過語言、眼神,或動作交流。 2.一次只能放一個玩具。 3.如果不滿意對方的擺放,可以移動玩具位置,但不可以將玩具拿出來(不可以反悔)。 作品完成之后,每對夫妻會在咨詢師的引導下,交流創作思路和體驗。 你可能會說,不就擺玩具過家家嗎,怎么就是心理學實驗了? 可別小看這些玩具, 它們的擺放其實能投射出人們內心的一些想法,放映夫妻之間的互動模式, 并由咨詢師引導彼此加深了解。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節目中精彩的部分。 
你通過了層層考驗,可我還是懷疑 這是一對相識12年(兩人是初中同學)、戀愛5年的情侶,他們一起參與了本次實驗。 
下面我們來看看他們在實驗中的互動。
實驗開始,男的想著女士優先,讓女孩先放,但女孩拒絕了,她堅持要讓男孩先放。
事后她說了自己的原因: “想看看如果我們兩個共同生活的話,他會最先注意到什么,他眼里第一重要的是什么。” 原來這是一個考驗。 男孩先開始,他拿了一棟小房子。 “這是她喜歡的小院風格的房子,我把它放在作品的正中間,接下來我們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應該圍著它轉動。” 聽上去是一個好貼心的男友,處處為女孩著想。 
但女孩聽完似乎沒有感動,而是又問了一句: “是因為它重要,所以放中間嗎?” 她每一步都在試圖找一個答案“我在他心里是不是最重要的”。 男孩放完了房子,女孩拿了一個女天使放在周圍。 男孩拿了一個老奶奶放在屋子后面,女孩拿了一個蜻蜓放在腳前。 
這一幕引發了咨詢師的好奇,因為老奶奶和老爺爺是一對的,為何女孩沒有選擇老爺爺,反而放了蜻蜓呢? 她事后解釋說: “我知道他拿那個老奶奶,是為了讓我拿那個老爺爺,因為他們是一對的。 但是我不能像他想的那么做,因為我要看,如果我不去拿那個老爺爺,他自己會不會去拿。 他會不會浪費一次機會,把老爺爺拿回到老奶奶身邊。“ 聽完這個解釋,彈幕區都在說這個女的好可怕,她每一步都在考驗對方。 
問題來了,男孩竟然沒有按照女生期待的,去拿那個匹配的老爺爺,而是拿了另外一個有頭發的老爺爺,站在旁邊。 咨詢師問男孩為何,他解釋說: “因為她之前說,她不喜歡頭禿的。” 咨詢師問女孩: “那他算是按照你的期待去做了嗎,你滿意嗎?” 她回答: “我挺滿意的,因為他知道我不喜歡那個老爺爺頭禿,他拿了一個有頭發的。我想,他可能還是真的愛我的。” 最后這句話抓住了我,她用了兩個詞,一個是“我想”,一個是“可能”。 男友過關了,但她語氣里卻還是懷疑。 這不是出自一對剛戀愛的情侶,而是出自兩個認識了 12 年的人,讓人有些意外。 
在節目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看出來女孩對伴侶的不信任,游戲折射出來的是他們的日常,現實中女孩也是這樣,不斷試探,想確認對方是不是真的愛自己。 她很愛對方,但是不信任對方。 心理學家 John Rempel 等人(1985) 認為 愛情中的信任,是一種對伴侶的主觀信心感受, 它包含了 3 個因素:[1] 前兩個是關系信任的基礎,但是當信念發生時,我們對伴侶的信任不再需要任何理由。這點其實很難做到,也是很多情侶關系破裂的缺口。 節目中,心理學專家陳海賢老師點評道: “對她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去尋找這個確定的答案,而是要想想自己做的選擇是什么,是選擇相信,還是選擇不信?愛情其實是一種信仰,你先相信了它,才能看到它。” 
讀到這,你可能會質疑,信任也不是憑空出現的,它也需要一些條件。 為何這位女孩這么難信任對方呢?更多的經歷我們不了解,但我們可以從節目中察覺到蛛絲馬跡。 節目中兩個人一起復盤擺件的擺放思路的時候, 女孩不斷地問他為什么這么放,然后男孩總是回答得特別快,似乎是被長期訓練出來的。 咨詢師問男孩: “你現在回答得又快又準,你以前也會這樣嗎 ?” “我以前不會,認識她之后的改變吧。” “那你以前是怎樣的呢?” “沉默寡言” “那你喜歡這種改變嗎?” “談不上喜歡不喜歡,不排斥。” 當時女的立馬就有反應了,她說: “他總是有這種回答,總是跟我說不排斥,但我覺得他就是不喜歡。” 咨詢師問她: “如果對方說不喜歡,你能接受嗎?” 女孩回答: “可以啊,我會去改變。” 此時男孩在旁邊默默說了一句: “代價就是不開心,我不想讓她不開心。” 這里很明顯,他承認了自己是不夠真誠的。 可以想象生活中他們也是這樣的, 男孩怕女孩不開心,所以會用不真誠的方式“哄她”,久而久之,女孩子覺得這些好都是違心做出來的。 女孩說 :“我覺得他還是在乎我的。我有點感動,但更多的是不信任,我覺得他在撒謊。” 
男孩看上去什么都做的很貼心,但明顯他并不開心、并不享受,而且不會表達出來。 心理學的研究發現,雙方能夠一貫在小事上保持誠實,是影響長久信任的一個重要因素。 如果伴侶在關系中時不時撒個小謊、或者逃避問題,次數多了后,我們也會認為伴侶是個不可靠、不誠實的人,哪怕這是所謂的“善意的謊言”。 [2] 雖然有時候說真話會讓對方難過,但總比一直撒謊好,況且,如果真的相愛,我想可以承受這些“難過”。 最怕的是: “你從來不告訴我,我以為你喜歡我這么做,到頭來發現你已經恨我了。”
在咨詢師的引導下,他們繼續復盤著物件的擺放思路。 輪到女孩回答的時候,她經常不是自己說,而是轉頭問男友: “你覺得我為什么放這個?” 大部分時候,男友都能猜出來,他似乎對女友的心事了如指掌;但也有些時候,他猜不透。 比如女孩放了一個很大的城堡在沙箱中央,說: ”我覺得我放這個房子在這里,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但男生和咨詢師都說: “我們并不知道。” 
此時男的開始告狀了: “她總是這樣,總覺得她不用說我會懂,但其實我不懂。” 女孩心里想的是: “我不用說,如果他在乎我,他應該知道我需要什么,想要什么。” 這其實是很多情侶之間溝通的一個障礙,就是靠“猜”來交流。 
問題來了,是不是在一起時間久的伴侶,就一定能隨時猜對伴侶的心思呢? 這種默契究竟是不是一段感情“好不好”的標準?我們來看看心理學實驗上有什么發現。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 Nicholas Epley 教授邀請了一些相處 6 年以上的情侶,把他們帶到兩個單獨的實驗室,讓他們分別扮演 “猜測者” 和 “答題者” 。[3] 答題者會拿到一些關于自己的問題,例如你有什么愛好、有什么特長、對自我的評價如何等? 而另一個房間里的“猜測者”,則需要猜測對方的答案,并預估自己猜對的比例。 結果發現, 猜測者的預估準確率,幾乎是實際準確率的2倍,也就是大家都高估了自己對伴侶的了解。 
接著,他們邀請了 104 對已婚夫妻,繼續扮演“猜測者”和“答題者”,但這一次,猜測的方式被分為三種:[3] 我們可能會覺得,換位思考組有助于我們理解伴侶的內心想法,猜對的比例應該最高。 但結果卻出乎意料, 換位思考組的正確率反而比直接猜測組更低,并且他們盲目自信程度最重(實際準確率跟預估準確率相差最遠)。 
也就是說,當我們“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想”時,反而更盲目自信,以為自己能體貼伴侶的想法,然而該錯的還是錯。 并且研究還發現,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越長,會更容易盲目自信。 也就是說,在一起久了并不能保證更懂對方,只是讓人誤以為自己會更懂。 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什么呢? 結果中,“直接獲得組”正確率是最高的,而且他們預估準確率也是最貼近現實的,他們的做法就是實驗前先詢問了自己的伴侶。 所以,想要真正讀懂自己的伴侶,不要靠猜,而是主動去問并且聆聽伴侶的想法。 心理咨詢技術中有一招很實用,可以用于伴侶之間的溝通,那就是“澄清”。 如果你不確定對方是不是這樣想,可以這樣問:“我想你是想說……,是不是呢?” 
最浪漫的日常,不是“被猜透”,而是無論我說什么,你都愿意認真傾聽并且記在心上。 親密關系最好的狀態是什么呢? 而這樣的感情,也不是憑空出現的,需要我們帶著信心,一起去碰撞、磨合,成為越來越懂彼此的伴侶。 愿我們都能收獲一份充滿信心的愛情。
- The End -





a. 我想看看他會怎么做




b. 關系中比愛更難的,是信任
-
什么是真正的信任?
可預測性: 對伴侶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伴侶會在什么時間做出什么樣的反應,而不是捉摸不定的。 可依賴性: 伴侶是可以依靠的,在需要的時候ta在。 信念: 即使在沒有充分的事實作為根據的情況下,我們仍然相信對方會繼續愛我們、關心我們。

-
伴侶的哪些行為會影響我們的信任?


我想你會“讀心術”

除了信任,這次實驗還能反應他們關系中的哪些問題呢?我們接著看。
a. 我不說的,他應該都懂


b. 伴侶究竟會不會讀心術?

直接獲得組: 實驗之前,猜測者先問伴侶答案,然后憑記憶作答 換位思考組: 猜測者在回答問題時被鼓勵“努力換位思考,想想對方會怎么回答” 直接猜測組: 猜測者直接猜測伴侶的答案


寫在最后
看完節目,少女想說:
最幸福的愛情,不是你滿足了所有條件,而是我明知道你不足,內心依然堅定選擇跟你走下去;
或許就像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所說的:
完美的相處關系,是“窩在愛人的懷里孤獨”。
即便我們在彼此懷里,也會有感到孤獨的時候。
但我不會因此覺得你不懂我了,擔心你不愛我了,患得患失。
而是相信“你是愛我的”,對這份愛充滿安全感。
這是兩人相處、信任的最高境界。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
1人已踩
1人已贊
2長程個案
22.73%
續單率
93咨詢時
1.6
性價比
7原創文章
作者文章
當你受到語言霸凌時,忍是最傻的選擇!
文章通過一個植物實驗探討語言暴力的傷害性,強調在面對語言攻擊時不應忍讓,而應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立場,以保護心理健康和人際關系。
721
9
0
當你被語言霸凌時,忍是最傻的選擇!
文章通過一個植物實驗揭示了語言暴力的傷害性,探討了在面對語言攻擊時表達自我感受的重要性,并提供了處理情緒傷害的心理策略。
264
1
0
孩子出現這些心理問題信號,刻不容緩!
本文詳細分析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12個預警信號,包括厭學、沉迷網絡、暴力行為等,并提出了通過運動和心理關懷來預防和干預的有效方法。文章引用真實案例和數據,強調家長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396
4
0
語音通話
私聊
相關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