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對人心理的影響淺說
個人原創(chuàng)
羊立強
發(fā)表時間:2023-06-05 15:09:40
513
0
0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但于這個社會的人來說,苦惱不是少了,反倒是多了,更別說幸福了。為什么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反而難以感到幸福,不是說經(jīng)濟基礎(chǔ)決定上層建筑嗎?
其實好多說法似是而非,人們往往不經(jīng)思考便全盤接受,認為想當然,其實都是思維慣性惹的禍。認為只有富裕了,才會幸福,就是思維慣性之一種。類似的還有,如對孩子的教導(dǎo),只有上個好小學,才能上好初中;只有上了好初中,才能上好高中;只有上了好高中,才能上好大學;只有…,才能…;這個清單,可以開出一長串。這種思維方式最大的問題就是把手段當成了目的,而且這種思維方式已近潛意識,到了不假思索的程度。對此,我們只需要問自己一句,真的是這樣嗎?
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表面看來是人們短視,物化,不愿做深刻的思考,其實從更深的層次上講,還是文化心理的問題。一百年來,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使中國四分五裂,從那時起,中國人,不論精英,還是平民,在心理上出現(xiàn)了嚴重的自卑感,認為是自己的文化沒落了,腐朽了,故而造成了我們的落后,于是從五四開始,我們丟掉自己的文化,學西方的文化,并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至今,可以說中國已經(jīng)全盤西化了。
西方文化的核心特質(zhì)有如下幾個:一是線性思維,更高更快更強,一條道跑到黑,單看西歷的紀年方式就知道(西歷紀年是數(shù)字累加,而中國傳統(tǒng)紀年方式用天干地支,六十年一輪);二是“科學”,分科之學,把知識細化再細化,細分再細分,原子不夠,還要“夸克”,這種方式優(yōu)劣互見,優(yōu)點是對事物了解透徹,細致,缺點是缺乏整體性,見樹木不見森林。這種思維方式對人心理的負面影響就是使人碎片化,失去整體性,而碎片化是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就是突出個人意志,人定勝天,動不動就征服這個山,挑戰(zhàn)那條河,這個往好了說是人勇敢,有征服精神,往壞了說就是狂妄自大,不知道天高地厚。
作為對應(yīng),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有如下三個特點:一就是圓融,周而復(fù)始,這個在好多方面都有體現(xiàn),除了上面說的歷法紀年方式,在儒釋道三家學說中更是屢見不鮮,比如,《周易》和《道德經(jīng)》中就處處體現(xiàn)著這樣的思想。這種思維方式與西方的線性思維相比,在對人心理的影響上有明顯的好處,那就是不容易走極端,這條道走不通,再換一條,而西方線性思維往往會讓人鉆牛角尖,走進死胡同。用心理學的術(shù)語就是強迫癥。二是整體性,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更注重整體性,講萬事萬物的相互聯(lián)系性,最高境界的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和諧相處,使人在自然之母的懷抱中,身心都是愉悅的,因此中國的古人心理健康程度是更高的。三是更注重對自然的敬畏,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類出現(xiàn)的幾萬年,其實對地球來說不過只是一瞬而已,人類文明成果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真的是不值一提,反而人類取得的很多成就都來自大自然的啟發(fā),而且精密程度遠不及大自然。對大自然心存敬畏就不會妄自尊大,人就不會犯病態(tài)自戀的病,焦慮也會少很多。
中西方文化的差別還體現(xiàn)在好多方面,今天只就其中幾個方面做了簡單的探討??傮w而言,西方文化對人類物質(zhì)生活的提升更有幫助,而中國文化在增強人的幸福感,也就是在心理健康方面起的作用更大。在目前人們心理問題頻發(fā)的現(xiàn)階段,向中國文化中尋求資源與靈感,是當下中國人要做的事,特別對中國的心理從業(yè)者來說,更是如此。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
其實好多說法似是而非,人們往往不經(jīng)思考便全盤接受,認為想當然,其實都是思維慣性惹的禍。認為只有富裕了,才會幸福,就是思維慣性之一種。類似的還有,如對孩子的教導(dǎo),只有上個好小學,才能上好初中;只有上了好初中,才能上好高中;只有上了好高中,才能上好大學;只有…,才能…;這個清單,可以開出一長串。這種思維方式最大的問題就是把手段當成了目的,而且這種思維方式已近潛意識,到了不假思索的程度。對此,我們只需要問自己一句,真的是這樣嗎?
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表面看來是人們短視,物化,不愿做深刻的思考,其實從更深的層次上講,還是文化心理的問題。一百年來,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使中國四分五裂,從那時起,中國人,不論精英,還是平民,在心理上出現(xiàn)了嚴重的自卑感,認為是自己的文化沒落了,腐朽了,故而造成了我們的落后,于是從五四開始,我們丟掉自己的文化,學西方的文化,并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至今,可以說中國已經(jīng)全盤西化了。
西方文化的核心特質(zhì)有如下幾個:一是線性思維,更高更快更強,一條道跑到黑,單看西歷的紀年方式就知道(西歷紀年是數(shù)字累加,而中國傳統(tǒng)紀年方式用天干地支,六十年一輪);二是“科學”,分科之學,把知識細化再細化,細分再細分,原子不夠,還要“夸克”,這種方式優(yōu)劣互見,優(yōu)點是對事物了解透徹,細致,缺點是缺乏整體性,見樹木不見森林。這種思維方式對人心理的負面影響就是使人碎片化,失去整體性,而碎片化是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就是突出個人意志,人定勝天,動不動就征服這個山,挑戰(zhàn)那條河,這個往好了說是人勇敢,有征服精神,往壞了說就是狂妄自大,不知道天高地厚。
作為對應(yīng),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有如下三個特點:一就是圓融,周而復(fù)始,這個在好多方面都有體現(xiàn),除了上面說的歷法紀年方式,在儒釋道三家學說中更是屢見不鮮,比如,《周易》和《道德經(jīng)》中就處處體現(xiàn)著這樣的思想。這種思維方式與西方的線性思維相比,在對人心理的影響上有明顯的好處,那就是不容易走極端,這條道走不通,再換一條,而西方線性思維往往會讓人鉆牛角尖,走進死胡同。用心理學的術(shù)語就是強迫癥。二是整體性,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更注重整體性,講萬事萬物的相互聯(lián)系性,最高境界的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和諧相處,使人在自然之母的懷抱中,身心都是愉悅的,因此中國的古人心理健康程度是更高的。三是更注重對自然的敬畏,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類出現(xiàn)的幾萬年,其實對地球來說不過只是一瞬而已,人類文明成果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真的是不值一提,反而人類取得的很多成就都來自大自然的啟發(fā),而且精密程度遠不及大自然。對大自然心存敬畏就不會妄自尊大,人就不會犯病態(tài)自戀的病,焦慮也會少很多。
中西方文化的差別還體現(xiàn)在好多方面,今天只就其中幾個方面做了簡單的探討??傮w而言,西方文化對人類物質(zhì)生活的提升更有幫助,而中國文化在增強人的幸福感,也就是在心理健康方面起的作用更大。在目前人們心理問題頻發(fā)的現(xiàn)階段,向中國文化中尋求資源與靈感,是當下中國人要做的事,特別對中國的心理從業(yè)者來說,更是如此。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
0人已踩
0人已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