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星期天去看女兒,在坐公交去女兒那的路上,公交車上的一對母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小男孩5歲左右的樣子,他們的旁邊站著另外一對母女,小女孩4歲左右吧,兩個小孩玩的很歡,他們彼此并不認識。(這是我后來發現的)。
不一會兒,小男孩的母親不知怎么回事訓斥小男孩要站好,她的聲音有點大,我不由得關注起他們來。小男孩被訓斥很不高興,沒聽媽媽的話,還故意的往媽媽不愿意的地方站著,小男孩的邊上有個扶手,扶手旁邊站著另一個成人,媽媽擔心孩子踩著人家的腳所以訓斥。
小男孩一邊不聽媽媽的話還是那樣站著,一邊看自己的腳下說:“我并沒有踩著別人。”媽媽還是不高興的把孩子拉開離別人遠點,可孩子就是喜歡站在那個他自己喜歡的地方。我很欣賞小男孩的主見,可是媽媽繼續的阻止小男孩。小男孩倔強的同時,我看到了他的委屈都有點心疼了,因為孩子確實沒有妨礙到別人。
這時媽媽看著孩子不聽她的話在小孩臉上打了一巴掌,此刻我好想說點什么,因為車上人多,中間也隔著一個人,也不好怎么說,我繼續觀察小男孩的表現。小男孩被媽媽打臉后更委屈都有憤怒了,眼睛里含著淚沒讓它流出來,一把拉著媽媽的手說要打媽媽一巴掌還回去。
他的這一舉動讓媽媽又推搡了他兩下說:“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等下下車就把你丟在車上。”孩子不堅持要打媽媽了,他發現媽媽真的生氣了,他開始故意討媽媽開心,往媽媽懷里蹭,眼睛里帶著祈求的目光看著媽媽,好像在說:媽媽別生氣了。”可是媽媽似乎并不領情。
孩子時不時的往媽媽身上蹭,可能真的怕媽媽不要他了。這時我注意了一下開始跟他玩的很歡的小女孩的臉上,一雙滿是同情的眼睛看著小男孩,她可能也在為他擔心媽媽會不要他了吧。女孩也不由得往自己的媽媽身邊靠了靠,媽媽說要她站好,女孩聽話些,就好好的站著,看他們的站姿和表情,他們并不認識。就在這時車進站了,我準備下車時又回頭看了一眼母子,讓我欣慰的是母親抱起了孩子。
下車后因為公交車上發生的一幕讓我想起了我的侄女,前段時間我給我媽媽打電話,媽媽說侄女很想能跟她爸爸媽媽多說說話,但爸爸好像只關心成績而媽媽呢有時因為忙還不接她的電話。
我媽媽只是簡單的說了下侄女近期的想法,卻讓我心疼她起來,回憶起她好像是一歲左右的時候吧,不知道是向爺爺要什么,還是要爺爺抱,但爺爺似乎很忙不理她,她繼續要抱還是要什么,爺爺這時提高了嗓門兇了她一聲,我這時才發現侄女正抱著爺爺的腿蹦腳就是不松開。
我發現侄女的媽媽也看著他們,或者說看看爺爺怎么處理吧,因為她在外上班忙,回來少。當時我在旁邊是多么希望爺爺抱起她來啊。還好,爺爺在侄女的堅持下把她抱了起來。這么多年了,侄女也讀高中了,而這一幕好像刻在了我的心里一樣,那時我正懷著我快要出生的女兒,可能心情會更敏感和柔軟些吧。
我也曾讓我的女兒傷心過,那是女兒六歲的時候吧,因為我跟她爸離婚了,就把我和她爸曾經的合影,還有一些沒用的照片一起丟掉了。有次我女兒放學回家寫作業的時候,我無意間看到她的書本里夾著我丟掉的那張跟她爸爸的合影,我再次找她要回來把它丟了。有次跟妹妹說起這件事,妹妹當時責怪我不該丟的,那是她記憶里美好啊,她有權留存啊。這件事一直到今天我都覺得非常遺憾和心疼。
還有我那一歲多點的小姨侄女,多次聽到她媽媽講,她看見她爸媽爭吵,她會做出讓他們好好說話的舉動來,會笑著逗他們,要么會哭,我也看到過幾次。還有經常在路上也會看到一些媽媽或者爸爸訓斥孩子,上學讀書后的孩子都是因為學習被訓斥,一歲到五歲這樣的孩子好像是喜歡問東問西被訓斥。每每看到這樣的畫面,心總是會莫名的疼起來。
我看到很多上面這樣的畫面,都是孩子主動的去愛父母,而父母的態度卻一再的把他們的世界變冷變硬,變得都只看到我們肉眼能看到的實際的東西,比如成績,比如乖巧,比如聽話,而不知道這樣正是扼殺了孩子心中天然的愛的能力和創造力,還有他們本身的尊嚴。
孩子從出生就是獨立的個體,是需要被尊重的,他們雖然小,但尊嚴也需要被維護。公交車上的小男孩被母親打臉后一再想打回去就是維護自己的尊嚴,雖然他也許并不懂什么是尊嚴,但他的感受肯定是很委屈的,如果父母一直這樣對他,那么長大后,他會不知道什么是尊嚴。要么會被別人隨意的去侮辱或者隨意去侮辱別人,而會變得更不受人尊重。
隨意被別人侮辱不知道維護,因為他們的父母就是這樣對待他的,他自己維護還遭來更惡劣的對待,他們會因此變得懦弱,不敢為委屈反抗。隨意侮辱別人,那也是父母教的,因為父母畢竟還是疼自己的孩子的,打一打,疼一疼,就讓孩子不知道什么是錯的什么是對的而變的玩世不恭,或者他是保護自己。
我這里還說到父母是疼孩子的,曾看過很多武志紅還有別的老師寫的文章,都說父母是打著愛孩子的名義虐待孩子,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強加給孩子,給孩子帶來了壓力,也失去了本該是無憂無慮的童年時期,其實孩子天生是愛學習的,只要順其自然的去鼓勵引導他們。
心理學家武志紅的巨嬰國也有好多地方是對父母的聲討,因此有很多非議,更激起了很多人心中的怒火,他們想原來自己的這樣那樣的問題都是父母造成的。我看他的那些文章時覺得不好,覺得父母怎么會不愛自己的孩子呢。因為在我的成長經歷中,我全部想到的都是父母的愛,雖然也有不好的地方。
就在剛才我又看到微信朋友圈同行對《劉瑜寫給女兒的信:愿你慢慢長大(豆瓣話題)》這篇文章的評論,我沒看過這篇文章。同行老師的評論:我一直有個不太正確的看法,母親對孩子的愛,不過是她為生孩子這個選擇承擔后果而已,談不上什么“偉大”。后面還有對該文的其它評論,是祝福文章中的女孩的吧,有時間我看看這篇文章。
在我做心理咨詢正規或者公益過程中,也無數次接到這樣的案例,要么滿腔怒火的想殺了父母,要么滿心自卑、抑郁到想自殺。聽到太多對父母的控訴,有時會感覺自己很無力,因為我不想看到這樣的畫面、聽到這樣的聲音。但偏偏他總會在我身邊出現,比如今天公交車上的母子,比如也會觸及我的一些傷心往事和無意中對孩子的傷害。
雖然有上面這么多對父母的看法,我個人還是覺得父母是愛孩子疼孩子的,只是方式不對,或者他們也是被父母這樣對待長大的,他們沒有意識到而已。也許是社會發展進化到當前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覺醒,開始真正面對自己內心真正的感受,這應該是人類很大的一個進步吧。
我沒怎么用心理學的理論,現在只是用自己感悟到的心情用文字把它描述出來,希望看到此文的讀者們批評指正。如果讀者也曾被自己的父母這樣對待過,不要怪他們,因為他們也許也是這樣過來的,并沒有人教會他們怎么去愛,怎么去和孩子互動。那么從現在起我們自己開始學會愛,學會與孩子互動,讓愛流動并真正溫暖渴望被愛的孩子們。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