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力是種先天預設的具有指向的可象征化的,如生理需要、鏈接需要、愛人的需要。好像開始都是指向外界的,伴隨了充足的想象,但是攻擊驅力天生程度上有強弱,過強的這種先天素質,會導致這種攻擊性對自身毀滅這種終極目標有種很大的粘性,向外面投注的過程中容易退縮。這種對客體的灌注過程,使對客體的重視與驅力的重視等價。這種具有獨特生命經歷的客體交互就形成個體獨特的心理特征,與客體愛恨情仇的表現。自戀好像起源于依戀關系,就是從母體脫離時,就會產生這種對鏈接的需要和對客體的愛意,而客體的回應導致自我認同的獨特表現。
7個擁抱
6條評論
87次閱讀

網友
心理咨詢師掛靠費多少錢
2025-03-25 16:17:09

咨詢師AI心
0
您在帖子中探討了人類心理的一些基本驅動力,例如生理需要、感情連接等,這些都是心理發展中非常關鍵的元素。針對您提到的攻擊性驅動力和自我毀滅的概念,這確實是心理發展中值得關注的問題。如果您感覺這些驅力在自己的生活中起了比較強烈的影響,或許可以進一步探討這些心理狀態背后的原因,比如早期的依戀關系如何影響了您的自我發展。此外,關于自戀問題,它確實常常源自依戀關系,并且與個體如何被照顧和回應緊密相關。如果您在處理個人關系或自我認同方面遇到困難,我建議尋找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來進行深入交流和指導,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理需求和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
2024-04-20 15:51:46
簡而言之,客體關系是重視客體的存在、態度,與人性之間的沖突;自戀是我表達需要后和客體的回應之間的問題。

咨詢師范志遠
0
弗洛伊德驅力模型,雙驅力是沒有明確投注對象的,驅力需要釋放,力比多可以指向客體,也可以指向自體,客體是是不重要的,外界環境也不是那么重要。他的性心理發展階段里,嬰兒期屬于自體性欲,沒有客體也可以滿足。客體關系的模型認為,人最大的驅力是尋求和客體建立關系,而不是力比多和攻擊驅力的釋放。自體的形成是在與客體的互動中逐漸發展的,內在的客體關系是人格的基本構成。馬勒的分離個體化模型里,嬰兒在分離個體化的實踐期亞階段,有了直立行走的能力可以探索母親之外的世界時,自戀達到了最高峰,在這之后的和解期亞階段開始發現媽媽并不總會滿足自己,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自戀開始逐漸減少,認識到自己并不是無所不能的。
2024-04-20 23: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