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職場上,經常會聽到有人說:這事我做不了,這事我完成不了,這事我做不好……這些人往往會在自己的心里面默認了一個“高度”,這個“心理高度”常常暗示自己:這么多困難,我不可能做到的,也無法做到,成功機會幾乎是零。想成功那是不可能的!
這就是典型的職場人“自我設限”現象,它是指“個體針對可能到來的失敗威脅,事先設計障礙的一種防衛行為”。內心設限的“心理高度”是人無法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是一塊巨石、頑石,在人生及事業成長道路上,阻礙著人們前進。
有些職場人畢業于名校,就業公司也不錯,卻一直抱怨工作中的各種不順,覺著老板給他的工作任務太難了,他根本沒辦法完成;抱怨太多,甚至足以讓他自己不耐煩而暴跳如雷。那么,是不是他所在的公司里的每個同事都認為老板布置的任務太難,沒辦法完成呢?或許,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
其實不僅職場菜鳥,不少工作很久的職場老兵也都或多或少碰到過類似的情形:“老板這次布置的任務根本不可能完成嘛”、“這個任務太難了,我肯定不行”,但神奇的是當你認為不行,老板轉給其他同事處理時卻總有人可以完成,甚至有的時候這個出色完成的同事還是你認為資歷、能力都不如你的人。
那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其實問題主要就出在了“自我設限”上。心理學認為,因為存在“自我設限”的我自防御和防衛行為”,這種防衛行為雖然可以防止自身能力不足帶來的挫敗感、暫時維護自我價值感,但卻常常剝奪了設限者的成功機會。因此,真正讓大多數人在成功路上止步的,不是才能,也不是環境,而是自我設限的信念。我們應該更多關注自我設限問題,讓更多職場人找到方法,釋放自己的能力,創造更多價值。
某網絡公司的小黃,去年大學畢業后就在公司里從事網絡編輯工作。小黃是第一次從事網絡編輯工作,開始的一兩周,工作還挺順利,可沒不久,小黃就開始向周圍人大吐“苦水”。小黃認為,她對這份工作還在摸索的階段,但是主管卻每天都給她布置做不完的工作量和高難度的作業,導致工作情緒低落,工作也不能很好的完成。
“比如我今天剛接觸PS軟件,主管就讓我下班前做出一個宣傳圖來”,每次主管布置完任務,小黃都覺得既氣憤又無奈,認為主管明擺著是在刁難新人。每次都抱著要加班的心態硬著頭皮去做,自然也做不出理想的東西,主管多次讓小黃修改工作材料,小黃更是覺得工作很不順心。
和小黃同期進來的同事小張,也是小黃的同學,雖然兩個人私底下會相互吐槽,但是讓小黃心里不平衡的是,小張和自己的水平沒什么太大差別,對工作和同事都是一樣的陌生,但每次吐槽歸吐槽,小張總是能按時完成主管布置的工作,在辦公室里也更受同事喜歡。
?
該案例中,對于“第一次從事網絡編輯工作……工作還在摸索的階段的小黃來說,主管”每天都給她布置做不完的工作量和高難度的作業,導致工作情緒低落,工作也不能很好的完成”,這個問題主要是心理上的“設限”問題。對于職場新人,能力、經驗等都略顯不足,面對較難的工作,很容易出現心理上的畏難情緒。和其他職場新人一樣,小黃面對這個工作,心里是自信不足的,往往會認為無法達到領導的要求,況且在短時間內。
另一個案例。作為一家廣告公司的小中層,工作已經十幾年的覃先生認為自己最近工作壓力很大,但是干勁全無。覃先生所在的部門主要負責廣告運營,近兩年來,由于運營維護得好,公司效益也得到了提升。領導在賞識之余,提拔了覃先生并提高了整個部門的業務量。
原本只想安安穩穩的上班下班,現在工作業務量被提升了不少,讓覃先生苦不堪言,認為自己做不來,工作起來毫無激情和動力。
那么,與上面的職場新人小黃不同,工作十幾年的職場老員工為何會出現這種心理?
當一個人處于一定的困難情境時,往往會產生“限制性概念”或“限制性信念”,即認為“我不行、我做不到、我達不到領導的要求”等,屬于否定性思維。覃先生對于業務量要求提高的情況,“認為自己做不來”,從而導致“工作起來毫無激情和動力”,這樣,其完成工作的心理動力就不足。
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源于職業“思維定勢”,認為自己在工作方面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再難以挑戰更高的高度,這份“心理高度”是無法再逾越了;另一方面,也與老員工的“職業倦怠”有關,當一個職員出現職業倦怠時,如果沒有新的激勵刺激,他的創造力發揮必然受到壓制,這樣就導致了動力不足的問題。
每個人無論在什么職業,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自我設限,這一方面因為個人的專業所限,造成職業的界限感;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因為心理上的原因。經常進行心理上的自我設限的人,往往默認了一個“高度”,這個“心理高度”常常暗示自己:這么多困難,我不可能做到的,也無法做到,成功機會幾乎是零。想成功那是不可能的!“心理高度”是人無法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是一塊巨石、頑石,在人生及事業成長道路上,阻礙著人們前進。
?
在面對一項工作或前所未有的挑戰時,是否有些猶豫,是否有些力不從心,是否想要求助,等等,如果出現這些心理,往往就是對自己進行心理設限了。一旦有職場心理設限,就會限制一個人的職業高度和寬度。
相對來說,職場新人、轉型期的老員工以及能力較弱、自信力不足的員工,往往會出現較頻繁的自我設限。小L說,自己剛上班不久,覺得上班比較壓抑,和同事處理不好關系,從小就這樣,不知道怎么交朋友,不知道怎么說話,長大了一直想改變,可努力帶來的結果往往是不好的,好多次的打擊讓我變得不敢說話,也慢慢不想說了。現在有些抑郁和焦慮,也有些社恐,從小說話有點結巴,現在也沒改變多少……他自己把自己描述為自我設限,還是比較準確的,當然也不止這些問題。
主觀上說,進行心理上的自我設限的人,往往默認了一個“高度”,這個“心理高度”常常暗示自己這個不可能、那個達不到;從客觀上說,也許上級布置的新的工作超過了他往常的工作能力或范圍,所以會覺得不可企及。
從類別上說,自我設限分為時間設限、能力設限和心理設限。時間設限者往往會認為在某個任務布置的時間范圍內,是不可能達成目標的;能力設限者則認為,這項工作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圍,我做不到,我不可能,我做不好等等產;心理設限者則會在開始工作之前認為這事是完成不了的,超越不了那個內心默認的“心理高度”。
?
快速破除自我設限,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是,突破自我觀念,大膽嘗試。告訴自己過去并不等于未來,成功就在下一次。美國紡織品零售商協會做過一項研究:·48%的推銷員找過一個人之后不干了;25%的推銷員找過兩個人之后不干了;12%的推銷員找過三個人之后繼續干下去,80%的生意是這些推銷員做成的。如果不去大膽嘗試,怎么知道自己不行?
二是,保持積極心態,重構自信。積極的心態非常重要,積極心態就是心靈的健康和營養。這積極的心靈,能吸引財富、成功、快樂和身體的健康。消極的心態,卻是心靈的疾病和垃圾,它不僅排斥財富、成功、快樂和健康,甚至會奪走生活中已有的一切。美國成功學院對1000名世界知名成功人士的研究結果表明:積極的心態決定了成功的85%!要經常用積極心態甚至身體語言告訴自己要自信、積極、努力、向上、進取,經常對自己說“我行,我能行!我喜歡我自己!我是負責任的!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要成功!”等。讓這種信念一直伴隨自己,必定會成功!美國有個叫約翰·歌德的人,20歲以前幾乎一無是處,25歲時一個偶然的機會參加了美國成功學院的一個關于精神、信念和目標的講座。聽完講座后,他的內心受到很大的觸動,從那時起,便按照學到的方法,為自己設定了123個目標。這些目標中,最大的是成為億萬富翁和登上月球,最小的包括交友、收入、住所甚至一些生活中的瑣事。30年過去了,他的123個目標實現了105個,其中包括成為億萬富翁。
三是,提升個人能力,打破發展瓶頸
成功總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論是職場新人還是企業老鳥,都要面對職業能力提升的問題。只有不斷提升個人能力,才能打破個人職業發展的瓶頸,找到新的職業發展空間。當你的能力提升了,你就可以對一切困難說“NO”,就可以少些設限,多些成功的暢想!
同時,在能力提升上,要結合個人實際,結合崗位工作實際,結合單位性質,瞄準單位人才空缺的崗位,有針對性地提升自己,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努力,去大膽提升、釋放自己的能力,創造更多價值。
?
?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