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面對
You're gonna have to face your fear,sooner or later.
你總得面對自己的恐懼。
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加,疾病譜的改變,患有心身疾病或有心理困惑的人群呈現大幅上升趨勢。現代社會的醫學模式已經由過去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轉變。因此,愈來愈多的人重視心理健康的問題,主動尋求心理咨詢服務,體現出人們健康理念的進步。
好多來訪者,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往往到了很嚴重的程度,才過來找我們進行心理咨詢,我們咨詢師需要用很長的時間和精力去幫助來訪者進行認知和行為的矯正,這讓大家很被動,我覺得我們可以更有力的處理問題,是時候該做一些改變了。
所以,呼吁大家可以重視心理健康,將心理保健前置,平時大家用一點空余時間了解一些心理學知識,保證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快樂安寧。
近期,我們寧和心理公益課堂舉行了很多心理學講座,尤其是關于家庭教育、個人情商、情緒壓力調整等方面的課程,目的是為了把我們的心理防御提前。我們每個人的心理健康都有一個緩沖帶,如果我們的心理防御機制足夠強大的話,遇到問題我們就不會那么脆弱,我們就不會輕易被擊垮。
因此,在我們遇到問題之前,我們如果能在自己百忙之中,擠出一點時間來進行一些深入的學習和探討,提升一下自我平衡、防御系統,當我們的知識儲備足夠多,處置能力足夠強大的時候,我們對生活中隨時發生的問題有一定的預期和評判,這樣,對我們的人生是有很大幫助的。
心理咨詢前置,不是說等到出了問題再去想辦法解決,而是在問題還沒有完全爆發,在它萌芽狀態當中的時候,就進行心理調適,這樣我們可以更好地接納問題、處置問題,更好的適應環境,也許有一天,人人都可以做到“未卜先知”,只要我們懂的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和趨勢。
當心理專家把我們生活中常出現的問題,以系統化的模式有規律、有步驟的為大家做一些形象生動的講解的時候,我們心里對這些問題有一個預期,達到“我時刻準備著”的狀態,真正有問題出現的時候,我們就會用一種比較冷靜、豁達的態度對待。
在繪畫沙龍里,參加學習的朋友常會說,“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那是因為大家剛學習了一些規律,渴望有機會去實踐看看自己掌握的如何。“當我們不再懼怕問題”,這是一種非常棒的感覺,無論你以前是否有自卑或者抑郁,那些都過去了,現在的你感覺自身充滿了控制力。
“我們時刻準備著”,因為我們內在對突發的事情有一種安全的防范和應對機制。
如果我們能秉持這種積極樂觀的態度,我們的生活質量,我們的幸福度,都會獲得提升。用這種前置性的方式能夠幫我們提高自己分析能力、接納能力和處置能力。如果這些能力增強了,那么一般的事情在我們這里也不算事情,即使遇到很大的事情,大事沒有人能解決,那么我做不好,我也可以坦然接受。
這個時候,我們的生活的態度上就不一樣了,我們就真正脫離了自我糾結的狀態。進入全然自我、輕松自在的境地。
如果可以調整面對問題的態度,面對生活的態度,這樣我們就可以讓盡量能夠是處于平衡的狀態,哪怕遇到風險、危機、挫敗、困境,都覺得沒什么,既不會消極倦怠、心灰意冷、也不會怨天尤人。我們時刻處在動態平衡中,因為我們有這種調適能力。
所以,大家拿出時間來,為自己的心理健康,為自己的幸福生活,前置性地進行一些刻意的心理學習和行為訓練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很多人面對心理問題的時候,是羞于啟齒的,很害怕面對它,也不敢去爭取專業咨詢的幫助,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如何處理呢?
首先,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因為現在心理健康的大眾普及還不是很充分。例如,我們常見到對多動癥或者自閉癥的孩子,越早接受心理矯正效果越好,可是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問題常抱有幻想,希望孩子長大自己就能好,等到孩子們上學了,不能適應教學被老師勸退才醒悟,因此錯失最佳治療機會。還有很多孩子,抑郁焦慮、厭學網癮的中學生,他們家人很著急,但是孩子就是不過來接受咨詢,有的甚至家人已經開車帶到門口,孩子就在車上不下來,父母一點辦法都沒有。對這種問題,我想說的是,大家不要把心理問題當作洪水猛獸,有問題要早發現、早處理。
我們有一個觀點,凡是能走到咨詢室來,或者打熱線電話求助的人,其實都是勇士。
但遇到困惑時,不要因為自己的問題覺得不好意思,或是覺得讓別人看到我的缺點,這是一個多么麻煩多么糟糕的事情。實際上,恰恰相反,只有勇者才敢于直面自己,尤其是直面自己的問題和不足。
很多人回避問題,直到它嚴重到不得不去改變和處理的時候,再去面對它。到那時去解決問題就需要我們付出成倍的時間精力。病入骨髓時華佗也沒招,有時真是再多努力也已經無力回天。因此,讓問題肆意妄為,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是特別不明智的行為,我們要及時制止這種行為的發生。
有問題,有困擾,盡快向專業的咨詢師求助。因為我們相信,心理問題大部分是可以解決的,困住你的只是時間和方法而已。有道是,心態決定命運。當你決定要做出改變的時候,也許我們能力有限,也許我們的技術暫時還達不到,但是從改變的一念開始,其實這就是轉化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
當你已經接納了自己的問題,而且愿意從這個現狀中做出一些調整的時候,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了。在承諾做出改變的那一刻,你和你剛才猶豫時的那個你就已經有很大不同了。
心理問題不等同于精神病,即使你沒有被醫生診斷為某種病癥,你依然可以去找心理咨詢師討論你的一些困惑或者感受。
心理咨詢師服務的對象是有一般心理問題的來訪者,當你有以下困惑:比如情緒困擾、情感問題、婚姻問題、學業問題、關系問題、個人發展、突發事件等內容,你都可以去跟你的咨詢師去深入討論一下。
寧和心理給大家整理了幾個評估自己是否需要心理咨詢的參考:
?你正在困惑目前的情緒問題;
?你想提高人際能力/想更好處理各種關系/想處理伴侶、家庭、親子等問題;
?你想要療愈各種心理創傷;
?你主觀感受到不舒服,并且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
?你目前的心理狀態/這些困擾已經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以及人際交往;
?你自己已經嘗試過一些方法,但沒有什么效果,而你身邊的親人朋友并沒有辦法給你提供有力的支持;
?或者你非常想要更好地了解自己,想要更好地自我成長,更好地適應社會;
?并且你愿意接受經過專業訓練的陌生人對你進行引導,
那么你可以找心理咨詢師了。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