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教育
Education is not filling a bucket,but lighting a fire.
教育不是裝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進行梳理,如何能夠給孩子提供幫助呢?
這是一個比較專業的問題,我們要按照四象限法幫助孩子梳理。幫助孩子把事情分出ABCD四個象限,第一象限(A象限)是重要而緊急的事情,第二象限(B象限)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第三象限(C象限)是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第四象限(D象限)是既不重要又不緊急的事情。
把A象限的事情作為首要內容放在最前,例如孩子的基本功課。B象限是很重要但是不緊急的事情,例如彈古箏、繪畫,孩子可以從事一輩子,不急慢慢來就可以了。C象限是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可以在時間表里留出一個固定的位置來處理C象限的事情。
D象限是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家長要幫助孩子排除D象限事情的發生,這些事情往往很容易讓孩子造成拖延、無序。
例如,現在很多的孩子玩抖音、刷朋友圈、看小視頻、玩小游戲,適度放松是可以的,但是這些事情太容易滿足個體的內心需求,心理愉悅感來的太廉價了,這種即時滿足給孩子的感覺是“我現在就是放松的,我就沉溺在放松里”,所以很多孩子容易手機成癮。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把網癮列入精神疾病,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我們經常會發現很多的家長為了讓孩子聽話,塞給孩子一個手機,這個行為一定要引起大家的警示,這是一個對孩子非常不好的行為,因為孩子沒有自制力,往往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
不止是孩子,大人也控制不住自己對手機的依賴。因此孩子的依賴感在最初也是需要我們家長幫助他做調整的。
學習和成長遵守延遲滿足法則,我們必須建立自己人生規劃的首要要務,明白自己以后想要做什么,要保持初心不變,堅定不移的抵制各種誘惑,克服即時滿足的干擾,矢志不移的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再舉一個例子,一個高一學生想考入北京大學法律專業,畢業成為一名律師,那么他就要克服同學打游戲、看小說、談戀愛等情況對他的產生的影響,需要在別人玩游戲、看小說、談情說愛時自己心不亂,意志堅定的讀書做題,即使煩躁、無助、沮喪也不放棄自己的努力。因為他當前的首要要務是為考上北大而努力。
我們的生活中不可能一點焦慮都沒有,適度的焦慮是我們行為的原動力。但是如果孩子無論如何學習都不好,或者是學習態度一會兒緊一會兒松,沒有節律,這樣孩子的學習成績可能就一會兒好一會兒壞,不是一個理想的狀態,而且這種狀態不可能持續太久。因為學習是一個恒定努力的過程,學習好的時候皆大歡喜,不好的時候功課跟不上是一個問題,而且功課一旦落下了,想再追就難了,孩子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有教育系統老師總結出來,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不是孩子的智商、家庭教育,其實主要在于學習習慣上的差距,因此家長的主要的使命就是幫助孩子塑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很多家長說自己已經非常重視了,而且看好多專業書,可是效果仍然不明顯。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個體差異性,我們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性格特質去采取適當的方法,按照科學的規律讓孩子去實施。還要根據孩子每一時刻的反應,做出及時的反饋,合理的反饋與處置堅持一段時間以后,良好的習慣才能養成。
不是說有一個方法,我今天試了一下不行,明天再換一個,結果天天換來換去。千萬不要今天看一個招,明天又一個招,到處專家高人都在給出招,最后我們的孩子就好像小白鼠一樣,成了家長實驗教育理念的被試。現在有一個笑話:很多家庭在要二胎,父母對老二充滿了期待,因為大寶“養廢”了,然后生個二寶,以前沒實現的想法,重新來一次。這就像玩游戲的人練小號的心理一樣。一個沒培養好,再培養一個試試。
其實,這個想法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我們的人生不可復制,不可能重來,人生是單行道。
有的孩子說:“我很想學好啊,我天天很認真的學,為什么成績還是這個樣子呢?還是沒有提高呢?”
曾經有一位來訪者,是一位抑郁癥患者,在她十幾歲上中學的時候是班級的前三名。這個女孩子比較好強,想考第一,于是她堅持了一段時間每天晚上學到半夜一兩點,每天很疲憊,很努力的堅持了三個月,結果成績還是沒拿到第一。后來這個孩子就放棄學習了。
心理學有一個實驗,實驗者將一個籠子分成兩個區域,一半是A區一半是B區,在AB區中間放一個柵欄,柵欄的高度是可以調整的,A區地板可傳電,實驗者把一只大黃狗放在A區并將地板通電,起初柵欄很矮,狗會因為生物趨利避害的本能跳到B區躲避電擊,當狗連續出現從A區到B區躲避電擊行為的時候,實驗人員開始逐漸提高柵欄的高度,直到再次電擊狗跳不到B區為止。每一次電擊狗會盡力的向上跳,但是它發現再怎么跳也不可能跳過柵欄,這時候,狗開始趴在地上嗚咽不再跳躍。持續幾次之后,研究者再次把柵欄降下來,降到它以前可以跨越的高度,但是這時候發現狗不再跳了,每次被電擊狗忍受著電擊的痛苦,曾經可以跳過的高度也不再嘗試,它已經放棄了,這種現象叫做習得性無助。
這種現象實際上就是很多孩子放棄學業的根源,就是“我努力了,我想好了,但是我好不了,我真的學不會”,很多孩子說,“爸爸媽媽別給我報補習班,別浪費錢了,我數學真的是學不好。”這種和大黃狗一樣的心理叫習得性無助。
我們這位來訪者,由于習得性無助,沒有動能再去學習了。于是就這樣一直混下去,混完了高中,混到大學畢業。因為處于優異的成長環境,她周圍的同學們紛紛考入哈佛、清華、北大、讀研...好像都很風光。這時候她的自我評價越來越低,覺得自己好沒用,不斷的自我否定,最后導致了抑郁癥。由最初的習得性無助泛延開來,又不斷的加深固化,降低了自我價值感。
來訪者在大學畢業以后從事的是一個和她的性格特質特別不匹配的銷售工作,因為性格內向,加上抑郁癥的束縛,她的人際交往和工作是完全不能勝任的。銷售工作經常會競爭最佳銷售員,做得好的員工薪水獎金也很高,業績不理想和周圍環境的壓力又加重了她的低自我評價。
后來經朋友介紹,她找到我們做抑郁情緒的系統咨詢調整。這個過程就說明很多問題最初是一個錯誤的理念造成的,學習不是每天學到半夜就能學好,因為學習需要講究科學規律。
現在這個姑娘工作可以勝任,也能正常與人交往,據說正在熱戀中。
心理問題多是我們個體對現實狀態處理不當造成(排出先天因素),當我們認真系統的做出努力和調整,掌握了一些方法和應對技巧,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