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面對我們內心的沖突?
By Jacqueline T. Hill, Translation by Wang Jinxia
內心沖突的治愈通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意識到內心的沖突是最具挑戰性的部分,通常人們沒有意識的自己內心的沖突。
問題就在這里:在你的意識之外(被壓抑的)的內心沖突部分通常很難被接受。你隱藏的這部分經常與痛苦的記憶相連。你可能一直在避免“觸碰那里”。
然而,沖突的解決不可能在沒有自我意識的情況下自發地產生,無論痛苦與否。當你充分意識到內心的整個沖突時,你就能夠有意識地了解自己,并說出像下面這樣的話:
- 我想要快樂、健康、充實的生活。而一部分的我卻快樂不起來,因為我同時也相信我應該為自己感到難過。
- 我想讓別人知道我的需求并尊重我。我還認為我唯一的目的就是讓別人開心,而關心自己的需求是自私的。
- 我要有動力,把工作做到最好。我想事業有成,掙更多的錢。而我也相信,如果我成功了,我將永遠無法處理壓力與額外的關注。
- 我真的應該告訴所有我認識的人我的新事業,并推銷我自己,這樣我就可以創造我想要的生活方式。但我又相信,當人們知道我在做什么時,他們會嘲笑我,告訴我,我不應該單干,甚至以某種方式躲避我。
當你充分意識到沖突無意識的一面時,你就有能力做些什么了。只要有一個元素游離在意識之外,就沒辦法解決問題。
現在是時候慢下來了。內心的沖突是可以解決的。然而,你不能為了試圖覆蓋不舒服的那部分,而匆忙地處理內心的沖突。然而,這正是我們大多數人試圖在做的。所以,停止這樣做。這時,一個深思熟慮的、用心的方法就派上用場了。
不要試圖忽略這個問題,希望它會神奇地消失。你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全神貫注地坐著,充分意識到你內心沖突的雙方。考慮到沖突的需求和信念,你陷入困境這么長時間是有意義的嗎?
如果它沒有完美的意義,你可能沒有真正理解相關的特殊需求或信念。很難看出我們相信什么。有時,要完全聯想到——或用心體驗——沖突的負面或痛苦的一面甚至更加困難。
無論你是否貶低自己的個人經歷或批評自己的某種感覺,你的過去對你所做的決定有著巨大的影響。過去的經驗被認為是塑造當前事件的意義和指導相關決策的主要因素。研究過去的經歷將會讓我們了解到如何將大腦與現在的決策聯系起來。
如果你對內心的沖突有正確的認識(這本身就是一項重大的成就),并且真的完全意識到,不做自我批評,那么一個令人驚訝的強大的愈合過程已經開始了。
研究表明,當你有意識地意識到一些有潛在壓力的事情時,你可以專注于它而不會產生壓力反應。這種現象在更極端的物理環境中也被證實了。
在這種情況下,當整個問題擺在桌面上時,你的意識會利用資源,開始自然地尋找解決方案。新的想法將會出現。
可能還需要進一步的整合工作。長期的內心沖突往往是根深蒂固的創傷或根深蒂固的信念。其中一些信念是如此熟悉和理所當然,以至于我們幾乎無法想象沒有它們我們會變成什么樣子。
哪些技術可以包括在這樣的干預中?這可能是幫助從個人創傷中恢復的技術。你可能會從一些更有戰略意義的干預中受益。然而,使用哪種方法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因此,準確聚焦沖突的關鍵所在,是極其重要的。
無論你遇到了怎樣的內在沖突,不要害怕,意識它、直面它、擁抱它,就會迎來化解的一天,從而讓內心獲得久違的安全與寧靜。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